【本报综合报导】黄莲芸是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碧城社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二十多年来她照顾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王信达毫无懈怠。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百万房产和17万元的存折交给她,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一说起老人,黄莲芸还是眼泛泪光。(网络图片)
黄莲芸和王信达原先都是七里垫村后西河的村民,作为街坊邻居,两家人经常互相走动,关系也很好。后来因为一场意外,王信达的父母先后离开了人世。在王信达19岁时,因眼神经萎缩医治无效而导致终身双目失明。从那以后,黄莲芸的母亲和其他邻居便开始照顾这位行动不便的邻居。
耳濡目染,渐渐长大的黄莲芸在妈妈和邻居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染下主动提出以后由自己来照顾王阿伯,没想到这一照顾就是二十多年。平时去买菜,她会捎上王信达的一份;到了周末,收拾干净自家,下一户自然就是王信达家。
1990年,黄莲芸出嫁了,但她对王信达的照顾不仅没有中断,反而更加紧密了。不仅自己常去,有时还带着丈夫一起去看望老人。1986年,王信达生了一场大病,从那时开始,他的身体就越来越差,难以独自生活。王信达身体不舒服了,只要打一个电话给黄莲芸,她就马上放下手里的活陪着他去看医生。渐渐地,黄莲芸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照顾老人身上。
因为老人患有糖尿病,要少吃带糖的东西,黄莲芸给他做饭的时候也格外注意,饭菜都要特别清淡。这么多年来,王阿伯家里的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一直没有间断过。只要生活上缺少什么东西,黄莲芸总是第一时间将东西补齐。
老人对买来的衣服大都不中意,黄莲芸干脆将家里的缝纫机拿出来,亲自为老人量身做衣服。老人每次穿上黄莲芸新做的衣服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如今看到家里那台缝纫机,黄莲芸就会想到王阿伯快乐的笑容。
2013年2月起,王信达的身体越来越差,日常生活也无法自理了。黄莲芸担心晚上没人照顾他,征得老人同意之后,她请来一个保姆照顾他。有一天晚上11点多,保姆打电话给黄莲芸,说老人有一些神志不清。黄莲芸两口子和几个邻居就赶紧把老人送到了医院。
在住院期间,黄莲芸天天给老人擦身、洗衣服、喂饭等,常常忙完了老人的事情,才反应过来自己还没给孩子做饭吃。黄莲芸做的点点滴滴,王信达全部都用心记下了。有一天,老人拉着黄莲芸的手让她帮忙料理自己的后事,甚至好几次当着大伙的面老人表示要把房子留给黄莲芸。
对于王信达的信任,黄莲芸也很感动。但是面对老人执意将百万房产和17万元存折留给自己时,黄莲芸还是毅然拒绝了王信达的好意。“这个房子我坚决不能要,我是把他当作家人来照顾的,照顾家人怎么能要回报呢?”黄莲芸态度很坚决地说。看到她毫不犹豫就拒绝了,老人也着急了,很坚定地说:“你要是不把这存折拿着,我就不看病了,也不吃药了。”看到王信达如此坚决,黄莲芸告诉老人,存折上的钱她将全部用于老人的后事,几个月后,老人去世了,黄莲芸将老人留下的17万元钱都花在了买墓地、办丧事以及墓地管理费上。
“这些钱我不能花在自己身上,都是他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纯朴的黄莲芸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