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导】家住常州市红星新村的赵静霞,为了让中风瘫痪的老父亲得到一个好的照料,曾经打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但大多数养老院要么回绝,要么费用太高。赵静霞和家人一咬牙卖了住房,筹集了300万元,自己办了一家朗悦老年颐养中心,来照顾更多的老人。

靠近居民区的朗悦老年颐养中心。
赵静霞原本在一家企业上班,生活平淡,却很幸福。2009年,赵静霞63岁的父亲不幸脑中风,右半身瘫痪不能讲话,生活无法自理。从此,赵静霞就和兄弟、母亲一起帮忙照料瘫痪的老父。
由于自己平时工作忙,也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赵静霞特意为老人请了保姆。然而即便每月有三四千元的酬劳,每位保姆来了之后都干不长,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愿意长时间留下来的却没有,因为赵静霞的父亲大小便失禁,保姆都嫌脏,长则一两个月,短则二三天就走了。不仅如此,这些保姆缺少护理知识,经常把父亲弄疼。
5年内,赵静霞一共换了23个保姆,但总是不如意。没有保姆,赵静霞就陪母亲一起帮忙料理老父亲,并自学护理知识。
后来征求母亲同意后,赵静霞开始帮父亲物色周围的养老院。尽管常州有90多家民办养老院,但市区范围内的养老院却很少,有的养老院的设备很陈旧,老人住进去自己也会心疼,而稍微硬件设施好点的地方,价钱都贵的吓人,有的有钱还没用,一对一的护工和房间都很紧张,需要排队才能住进去。赵静霞每次联系都失望而归,大多数养老院一听说她的父亲是个半身瘫痪不能说话的失能老人就拒绝了他们。偶尔有一家疗养院勉强表示愿意接受老人,但对方表示失能老人需要单独专人照顾,每月要八九千的费用,这又让赵静霞无法承受。找了一家又一家,赵静霞慢慢失去了信心。
看着年近古稀的父亲得不到好的照顾,做女儿的心忧如焚。“天下之大,就没有一块父亲安身的地方?”
赵静霞心想,自己住的红星新村是个老小区,周围的老人也很多,很多邻居也碰到了同样的困惑:父母年纪都大了,想给父母安度晚年创造更好的条件,舍得花钱,但是钱没处花,也不知道怎么花,因为社会资源实在有限。而且好多养老院都集中在乡下,但是不少人又都不愿意把老人送去太远的地方。
人说四十不惑,去年40岁的赵静霞好像想通了所有事情,她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办一个自己的养老院,照料像父亲一样的失能老人。没想到,家人都很支持。
然而当时面临的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问题。赵静霞冷静地算了笔帐,光房租、设备、人工、装修等,至少要300万元才能运转。赵静霞在企业工作,虽然平时吃穿不愁,待遇也不错,但是300万还是一个天文数字。
赵静霞和丈夫商议后, 咬咬牙把一套房子给卖了,加上自己的积蓄,再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东拼西凑,还向银行贷了款,她的很多同学听说她要开养老院后,都很支持,这样一来,她终于筹到了开办养老院的钱。
由于市中心养老缺口很大,赵静霞决定在市中心开办一家养老院,自然房租就要比郊区高出很多。赵静霞找了十几个地方,最终将朗悦老年颐养中心的地址选在了位于关河西路的一幢6层住宅里,这里原来是一家宾馆,共六层楼,有百余个床位。而且这里接近西新桥新村等老小区,需要照顾的老人很多。
要照顾好老人,硬件设施必须要跟上。赵静霞有过服侍父亲的经验,知道老人需要的是什么,她为养老院配备了医务室、康复训练室、理疗按摩室、多功能活动室、戏曲表演室等。除此之外,养老院还聘请了12名专职护工和医生坐班。其中护工都是包吃住,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
赵静霞说,老人瘫痪在床后,其实就和孩子一样,有时候会发脾气,但并非恶意。在这几年里,她的老父亲也经常莫名其妙地生气,有时候自己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让老人不高兴,这时,忍耐尤为关键。“在老人面前受点委屈,那是很正常的,不要当回事就好。”
赵静霞给护工设了“委屈奖”,护工在工作中受气了,不要发泄给老人,而是要来和她汇报,这样护工就可以拿到一笔委屈奖。“我们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赵静霞说,养老院也需要科学管理,自己也是在照顾父亲的同时慢慢摸索、学习。
赵静霞的父亲第一个住进了养老院,房间宽敞明亮,设施一应俱全,赵静霞则和母亲、护工一起,一刻不停地服侍老人,老人虽然不能说话,但是表情中却透露着喜悦。看见父亲激动的样子,赵静霞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赵静霞说,自己开办这家养老院并非想赚钱,而是想帮助更多的失能老人,给他们提供一个满意的住所。“我已经做好了要亏本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