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露茜
女儿所在的小学可以说是一所国际性的学校,因为这所学校就在大学旁边,所以,这里有一半以上是外国人,来自十几到二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学校会尊重各个国家的民俗习惯,庆祝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世界。
记得去年,我们和女儿一起为她班级的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红包”——压岁钱。
当然不是真的压岁钱,只是每个红包里放了一颗巧克力硬币,然后,在每个红包的外面用中文写上小朋友的名字,都是音译过来的。
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活动,首先从学校要来班级同学的名册,然后和我们一起读出来,再找出合适的中文字,用毛笔写在红包的外面。
到了学校,她和老师一起发红包给每个小朋友,有趣的是,她还给小朋友们讲有关“压岁钱”的传说。那是我们讲给她听的小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黑身白手的小妖,名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
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就吓得哭起来,然后会发烧说梦话,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伶俐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除夕夜,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不让睡觉。孩子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拆开,一直玩到实在支撑不住就睡下了,他包的几枚铜钱就放在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守祟”。
半夜里,一阵狂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身小妖用它的白手正要摸孩子头时,孩子的枕边竟亮出一道金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铜钱吓退“祟”的故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后来“祟”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因为“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女儿很喜欢这个小故事,就翻译成英文讲给小朋友们听,大家都很高兴,既有故事听,又有可爱的中文名字,还有好吃的巧克力。很多小朋友的父母也祝我们新年快乐,同时,也没有忘记感谢女儿给的“压岁钱”。
女儿很高兴,可以给小朋友们发“压岁钱”,同时,她也相信她给的“压岁钱”会保护她的小伙伴们!——但是她不确信“祟”会不会跑到英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