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本报通过走访当年浴血抗战的国军老兵、先烈后代,再现当年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日历史。特推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系列报道。
林雨水当时驾驶飞机的照片(林雨水大女儿林慰慈提供)
文/吴文超
家住法国大巴黎地区Choisy le Roi 市的林慰慈女士,1989年留学法国。她的父亲是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林雨水,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林慰慈女士。请她为本报读者讲述他父亲林雨水回国抗战的故事。
飞虎队当时的战斗机。(以上照片由林雨水大女儿林慰慈提供)
停在停机坪上的战斗机。(以上照片由林雨水大女儿林慰慈提供)
林雨水年少时的照片。(以上照片由林雨水大女儿林慰慈提供)
林雨水当上飞机驾驶员时的照片。(以上照片由林雨水大女儿林慰慈提供)
我父亲林雨水又名林炳煌,他于1921年12月出生在福建西北深山中一个客家人的家庭。由于山区贫穷,生活艰难,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家里把他卖给了一户姓林的菲律宾华侨。养母多年没有生育孩子,特来家乡南安县林坂村买男孩子回去“催生”。这种陋习一直延至今日。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养父到菲律宾去了,在菲律宾计顺省,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岛上生活。养父在岛上有点影响力,他经商多年,家境富裕。爸爸去了新家后,不久,多年不孕的养母一口气养了6个孩子,有男有女。连同小妾所出,真正是六男六女一个兴旺的大家庭。养父母故此十分喜爱我爸爸,认为他给家里带来好运。
父亲从小胆大调皮,但聪明伶俐。由于家里没人可以管教他,小岛上又没有华文学校,为了让他学习中文,就早早把他送到马尼拉中华学校去学习。他天资聪明,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却学会了翻查字典。以后一生自学中文不缀。但讲话及用词用句仍是闽式普通话。父亲从小喜欢航空,天天做梦,想开飞机上天翱翔。于是家里就又把他送去了马尼拉一家名为Valeriano Aviation School的航空学校,学习修理飞机和飞行。养父还为助他实现梦想,真的为他买了一架小型飞机,让他可以在岛子上环岛飞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岛上驾机飞行,也成为当地一景。后来,父亲又转到马尼拉远东航空学校。爸爸一辈子心灵手巧,会用工具,动手修理。也是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抗日爆发以后,中华大地沦陷,生灵涂炭,就要国破家亡了。父亲就和两位同学商量回国抗日。当时,菲律宾已经戒严,当局担心战火烧到菲律宾来,严禁中国华侨回国抗日。为了回到中国去参加抗日战争,他们三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就偷偷混在渔船里。父亲担心带行李和金钱太多会被发现,就只穿了一条裤衩上船,蒙混过关。事后养母发现雨水不见了,伤心不己。她一辈子都很爱这个养子。
而同我爸爸一起逃回祖国的一位同乡同学,竞然在九十年代末,重逢在香港。两人是真正悲喜交加,犹如重生。那位老伯去年我去香港探母时仍健在。他在抗战胜利后在清华大学毕业,我在香港与他见面聊天,他告诉我好多当年的趣闻。不知今年再去,故人仍安在否?曲指算来也是耄耋之人,都过九十岁了。
他们几个青年华侨几经辗转,才从菲律宾坐船到了香港,又转道经越南海防市一路到大后方昆明。好不容易到了昆明,希望报考中华民国昆明中央空军学校。千辛万苦找到昆明航校时,父亲他们三人身上的钱己全部花完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入校还要参加文化考试。考试时,由于父亲不会中文,考场上别人在试卷上不停地答题,他只能伤心地坐着,听着,看着。他的心里充满了沮丧,他想:"完了!还是回到菲律宾去吧!不会中文,谁要呢?"后来,他就把仅仅会的几个中国字写满他的试卷:“我是爱国华侨。”谁知道,正准备打道回府的父亲竟然在录取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我想是因为他当时己在菲律宾的航空学校学习,己有了一定的航空知识,身体素质又好。终于在1938年底从3000多报名者中被录取在130人之中。
父亲在昆明等地空军学校上课特别用功。他们的这批学生,大部份都是祖籍广东、福建的华侨子弟,家境富裕,且都受过很好教育,懂英文,而教官都用英语授课。上课之余,父亲除了在课堂上用心听讲之外,更在学习中文上,下了很多功夫。为了努力学习,他在自己的胳臂上刺上“上”字,表示要天天向上。后来他去美国西点军校航校学习时,学校不允许学员在身上刺字。他才到医务室生生把“上”字给去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父亲终于能讲一口人家听的明白的普通话。同学们也不再叫他“外国人”了。想当年这些富家子弟,为抵抗外敌侵略,为保家卫国,不惜抛家舍业,不怕累,不怕死,勇敢争上杀敌战场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也是需要发扬光大的。海外华侨对中国的抗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
由于日本空军的不断轰炸,父亲所在的昆明国军中央航空学校几经转移。先在昆明,学校和宿舍被日本人炸光。学校就搬到四川宜宾,没有两天,日本飞机又来了。昆明航校,最终搬迁到云南驿机场训练。可是,日本飞机又侦察到,跟踪而至。他们炸毁了所有的训练飞机。当时,中国的空军力量已经消耗殆尽,毫无空战的能力。在国内实在无法继续训练了,美国人就将他们12期学员全部接收,全体共八十多人送到美国西南部一空军基地凤凰城,接受初、中、高级的三个阶段的严格训练。当时的训练十分严格,每阶段60小时,每15小时一次测验,不合格马上淘汰。共需经历12次测评。因为当时飞机的装备还很落后,飞行事故也多,有些学员还未出征,便已在训练中丧失了生命。
完成第一阶段初、中、高级训练后,父亲又被送到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Randolph Army Air Field)继续深造。这就是美国著名的空军学校,又名美国西点空军学校(West Point The Air)。爸爸在那里继续接受训练教官的课程。包括:空中射击、各种飞行特技、夜间飞行以及各种复杂仪表飞行、穿云下降等等。在那儿的飞行训练毕业后,有关部门又派他到亚利桑那州(Arizona)鹿克高级飞行学校(Luke Field)深造,毕业后就被留校担任教官,负责培训战斗机飞行员。他是鹿克高级飞行学校的第一个中国人教官,也是唯一的中国人教官。
父亲于1942年毕业任教官时,年仅21岁!他带教了第14、15期的飞行学员。当时除了中国飞行学员,这二期学员中还有许多英国飞行学员。美国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是帮助培养了许多空军飞行员的。我爸爸带教的学员,其中有一位优秀学员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周训典。周训典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击落日军飞机6架。在对日空战中,他三次遇险,负伤降落在沦陷区,又在群众的掩护下安全脱险归队。
周训典没有倒在杀敌的战场上,却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活活打死,还没断气,就被拖到机场跑道旁活埋。我爸爸不止一次为这位空中英雄的命运叹息!若有机会真想再讲讲这位飞虎英雄的故事。
他们这些中国飞行员,在美国生活的那几年里,常常聚在一起读报,关注祖国的抗日战争近况与进程,当地的华侨对他们这些华人飞行员非常关心和爱护。每当放假时,便会邀约他们到家里作客,热情款待,他们希望这些飞行员能开着飞机去打日本人,多打下日本人的飞机,为华人争口气。他们去华侨饭店,老板们都不收他们的钱,还怪他们见外。飞行学员们在学校吃的是西餐,而华侨请他们吃的,都是非常可口的地道的家乡菜,在异国他乡,尝到家乡的美味佳肴,都会勾起他们思念苦难中的祖国。在这里,也有华侨要把女儿许配给这些飞行员,他们有很高的薪水,有年轻人的活力,但这些飞行员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回国抗战,在战场上飞行员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他们谢绝了这份爱意。大部份的飞行员都是抗战胜利后才结婚的。
父亲回国的初衷是上战场参战,可工作需要将他留在了美国。1943年,抗战进入胶着状态,飞行员战斗减员严重。他向学校提出回国参战的申请,获得批准。他非常高兴,但附带了一个任务,上面要他驾驭战斗机,协助运输机,穿越喜玛拉雅山,以突破日军的封锁线,飞行冲破人们称的“驼峰航线”,运输美国援华物资到昆明,这确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危险的光荣任务。而他早已立志,要参加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打回东洋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便毫不犹豫承担此项任务,立即起程回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