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10大密码与预言?

2016年10月29日 更新: 2016年10月29日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冶文彪    

(接上期)

2014年,有一本《清明上河图密码: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该书作者冶文彪通过整整十年巨细无遗的考据,将《清明上河图》中824个人物全部原地“复活”。

城门毫无戒备
密钥:门

画幅左半边中央位置是一座城门,门洞大开,行人自由出入。城楼上没有兵士把守,只有一个文吏孤单无聊,趴在栏杆边看风景。

这就是当时的北宋,禁军一半戍边,一半驻扎在汴梁四周,护卫京城平安。因此,城门并不需要格外戒备。开国一百五十多年,汴京始终安宁无事。

另外,北宋彻底终结了从汉末以来的世族制度,让隋唐开创的科举制真正实现了平民化,最大限度保证平民上升通道的通畅;更打破了户籍限制,国民可自由迁徙,只要不是逃犯逃兵,在一个地方定居一年,就可入籍。这洞开的城门正展示着北宋的平等、宽松和自由。

北宋是最文艺的时代
密钥:节

在文人们的引领下,北宋成为历史上文艺风最盛的时代。一年之中节日不断,每个节日又都各有不同的文艺风俗。在〈清明上河图〉中,轿子边檐上插满了柳枝花簇,则正揭示了北宋清明节风尚的文艺范儿。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这天“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日梨花。”

北宋商业自由
密钥:税

人虽然可以自由进入城门,货却不行。在城门内右侧,有一间小屋,是税关,所有进城的货物必须先到这里验货交税。

北宋另一大特征是商业的勃兴。在唐代城市,市场区和住宅区还用高墙分隔,定时开关。街边也没有店铺,并施行宵禁制度,夜晚不许随意出行。到了宋代,这些阻隔完全打破。住宅区和商业区已经混一,街边店铺密布,夜市通宵买卖,全国各地商人自由往来。

商业的繁荣,让北宋的商税收入急剧增长,过路行商税额2%,本地住商3%,此外,北宋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税,多达上百种,其中包括物业税。财政收入中,北宋的商业税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农业税,成为当时世界上商业最发达的国家,汴京在当时的地位类似于今天的纽约。

北宋出现金融汇兑
密钥:解

这间店铺外挂着个招牌,上面写着个“解”字。这是个当铺,当时叫“解库”。解库不但经营典当业务,更有贷款、汇兑以及其他票据业务。

北宋是金融汇兑业全面开启的时代,仅以货币发行来说,唐代玄宗最盛时,一年铸造钱币才三十万贯,然而到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一年铸钱则超过五百万贯!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满足货币需求量,纸币应运而生。

当时的四川地区用的是铁钱,比铜钱更重,一贯钱有七八斤重,携带极其不便,蜀地商人因此首创“交子”,用来代替铁钱。由于商人间发生信用危机,政府介入,“交子”由民间票据变为正式的国家货币。

除了“交子”,北宋还创制出茶盐交引、便钱钞等多种政府汇兑票据,推行了“青苗钱”等多种政府借贷业务,并发现了通过发行货币来缓解经济困境的手段。宋徽宗在铜钱中加锡减铜,用以牟利,结果几乎导致铜钱信用危机。到南宋,政府更变本加厉印制纸币,造成了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通胀灾难。

北宋有世界贸易
密钥:驼

在城门下,一支西域驼队正穿过城门洞。

北宋商业的繁荣不仅仅限于国内,更是当时世界贸易中心。由于丝绸之路被西夏扰乱,陆路受到影响,北宋便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北宋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船、航海技术,指南针便是随着航海的发达应运而生。丝绸、瓷器、茶叶畅销国际,甚至远销到地中海。

北宋的铜钱成为国际货币,大量铜钱流入辽国、西夏、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诸国,非洲考古都曾出土了宋代铜钱。这导致了北宋常年钱荒,不得不严令禁止铜钱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