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如子 苏东坡的大写人生

2016年8月29日 更新: 2016年8月29日
苏东坡画像(网络图片)
苏东坡画像(网络图片)

文/欧庆亨
 

苏东坡是历史上的大文豪,自然以文名流芳后世;但苏东坡还有另一个较少被风雅之人注意到的面向,即是他仁民爱物的精神,这让他的许多故事流传在民间。
 
苏东坡反对新法,又对回归旧法有所保留,不随着当权派走,也不趋炎附势导致他自己的官运不顺。但是由于他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真正关心人民的福利,所以不识字的人也许不知道其诗词,但却在各地留下了让人称颂的政绩。
 
以百姓为重 不趋炎附势
 
苏东坡反对新法,因为他在地方任职时,亲身体会到每一项政策,都会牵动老百姓的生命,大意不得,所以他反对新政,说新政“不便民”,反对操之过急。
 
新政推行十年,受挫,司马光以垂老之年主持政务,行政主轴在尽废新法,苏东坡也以为不妥,因为十年新政,百姓已习以为常,如果废除,无疑是另一次扰民。就这样,苏东坡的政治生涯便一再的遭遇贬谪,注定失败,但这都是因为他爱民的原故。
 
苏东坡爱民的例子不少。苏东坡到钱塘的时候,有老百姓投诉欠人绫绢帐款二万钱,没办法偿还。苏东坡叫这人来,问他为什么不还钱。回答道:“我家是制造扇子为生的;不幸,父亲刚刚去世,而且过年以来,一直都在下雨,天气凉,扇子没人买,本钱回不来,所以还不了债,不是存心要拖久的。”
 
苏东坡先端详了好一回儿,心里盘算如何帮助这个人。然后对这个人说:“你试着将扇子拿来,我想办法替你促销一下。”
 
没多久,扇子拿来了,苏东坡先生从中选了二十把白色夹绢的扇子,就大笔大笔地书画起来,不多久,扇面上尽是草书、行书,山水、竹石等画作,就拿给这个人,告诉他说:“你快点拿去卖,卖了钱还你的债务。”
 
那个人抱着这些扇子,十分感动,连番致谢,就告辞出去了。才刚出了府门,就有一些消息灵通的人,争着要以一千钱一把的代价来买这些扇子。一下子所有的扇子全都卖光了;晚来的人,买不到,都感到很懊恼。这个卖扇子的于是就这样还清所拖欠的所有债务。整个钱塘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的还感动到流下眼泪!
 
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自掏腰包,用五十两金补助公库,在城中设置病坊,取名安乐坊,两、三年之间,医好上千人。
 
重金买宅 还屋老妪
 
宋朝洛阳的牡丹,天下有名。牡丹花盛开的时候,地方太守会举办万花会。宴会的场所,用牡丹花作为屏帐。甚至在屋的梁柱及斗拱,都用竹筒贮水,用来插花展示,所以一抬头,看到的都是花。而扬州则盛产芍药,蔡京任淮扬知州的时候,也仿效洛阳的作法,举办万花会。从此之后,年年依循旧习,老百姓相当困扰。
 
元佑年间,苏东坡到扬州任官,也遇到花开季节,办事的吏员向苏东坡报告原来的惯例,苏东坡裁示停办,所有人都十分高兴。苏东坡写信给王定国的时候,说:“办一次花会要用成千上万的花朵,办事官吏,藉机从事不法,贪污图利,我已将它停办了,虽然有点大杀风景,但也省去许多不良的效应。”这是苏东坡的爱民表现。
 
传说建中靖国元年,苏东坡被调离贬谪之地向北返,打算定居在阳羡。当地的读书人和官员,还有顾忌,不敢和他交往。只有邵民瞻拜苏东坡为师,向他学习。苏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撑着拐杖走过长桥,去拜访山中的高人。邵民瞻替苏东坡买了一栋住宅,大约五百缗,苏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
 
乔迁后,大约过了几天。一个夜晚,苏东坡和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一处村落,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苏东坡不忍离开,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什么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
 
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发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苏东坡一行人仍旧自顾哭个不停。苏东坡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有一间房子,是家传祖屋,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我儿子不肖,竟然将它变卖,我才搬到这里来。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心里不舍,所以我才在这里哭泣。”
 
苏东坡感到非常难过,也十分同情这位老太太的遭遇。同时,就问她的老房子在那里,原来竟是苏东坡用五百缗所买到的那一间房子!于是再三的安慰老太太,并且对她说:“老太太,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老人家。”于是就叫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家去,也不向他讨回五百缗。
 
苏东坡于是就回到毗陵,也不再买房子,暂时借住顾塘桥孙氏的房子。这一年的七月廿八,苏东坡就病逝于借住的房子中。同样传说,也有说是在苏东坡四十九岁常州时,可能苏东坡自己低调不张扬,所以时间久了,就有点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