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古桥风韵

2016年4月7日 更新: 2016年4月7日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文/美慧  
 

中国幅员辽阔,河道纵横交错,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孕育出历史上数以千万计的桥梁,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尤其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更加显示出古人非凡智慧。
 
历代文人骚客对桥的赞美歌诵络绎不绝,将桥比作苍龙腾驾、新月出云、长虹饮涧、玉环半沉……桥,既是欢乐之所,也是伤心之地,在桥上,故友相逢,亲人送别,成为人们负载离情别意的地方。
 
能留存至今的古代桥梁,承受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每座桥都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故事……
 
 
(网络图片)
广济桥(网络图片)

集交通和商业的两用桥: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宋朝(公元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广济桥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桥上有众多楼台,有动有静,起伏变化,这是该桥的一大特色。此桥为古代闽粤两地交通要道,是一座集交通和商业的两用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卢沟桥(网络图片)
卢沟桥(网络图片)
 

具有历史意义的桥: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因横跨卢沟河(也称永定河)而得名,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它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9.3米,有桥墩10座,11个桥孔,241根望柱,每个柱子都雕着狮子,关键部位用银锭铁榫连接。该桥始建于金朝(公元1189年),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重建(公元1698年)。
 
桥面两侧筑有石栏,柱高1.40米,各柱头上刻有石狮,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共有485头。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畔两头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一书,对这座桥有详细的记载。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本土的开始。

洛阳桥(网络图片)
洛阳桥(网络图片)
 

历代碑刻林立的桥: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至嘉佑四年,前后历经七年之久。
 
整座桥由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网络图片)
赵州桥(网络图片)
 

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建于隋代(公元605-618年),由匠师李春设计。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这座单孔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米,宽9米,拱矢高度7.24米,两侧42块模仿板上刻有龙兽浮雕。
 
在欧洲,西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敞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赵州桥在当时可说是一项空前的创举,更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赵州桥精湛的工艺设计使得它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