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桥心智为上

2016年4月7日 更新: 2016年4月7日
文/任百鸣
 
赵州桥在一千四百年间,经历了十次水灾、八次战乱和多次地震。1966年3月发生的7.2级邢台大地震,其震央离赵州桥仅四十公里,附近建筑物都遭受到极大的毁损,而石桥却毫发无损。
 
未使用一天就轰然崩塌的凤凰堤溪沱江大桥一倒,世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了这座千年古桥,据说堤溪沱江大桥是采用传统工艺修建的大型四跨石拱桥,而提及石拱桥,人们不得不赞叹石拱桥的祖宗桥——当今河北的赵州桥。
 
李春的赵州桥
 
一千四百年前,河北有个叫李春的工匠,带着一帮古代民工造了一座石拱桥。谁也没想到,此桥居然挺立了一千四百年。
 
现存于今河北省赵县交河之上的赵州桥,原名为安济桥,大约在隋唐皇初期到大业年间所兴建成的,它不但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石造拱桥,同时也是世界桥梁史上有据可查的最远古石造拱桥。
 
石桥的两端为开放式造型的三角壁拱洞,是由两端桥面与拱环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三角形部分,又称为侧拱。
 
这四个侧拱在涨水期间就成为排水口,能有效减低水流对石桥所造成的压力。
 
而此种建筑法可节省大约七百吨石材,也使得石桥本身重量减轻15.3%,安全系数提高11.4%。
 
一千四百多年   见证无数天灾人祸 
 
1963年洪水淹到赵州桥桥拱的龙嘴处,站在桥上都能感觉到桥身的剧烈晃动,但大水过后,赵州桥仍然安然无恙。一千四百多年来,赵州桥见证无数的风霜雨雪、天灾人祸,却依然长虹卧波,雄姿可鉴。
 
架设的桥墩地基坚固无比,重量测定也极其正确,直到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两端的桥墩仅仅下沉五厘米,当时如何能有此准确的测量,目前专家们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当时的石拱桥都是半圆形,因为把直径拉长很难建成。而赵州桥是一缓和优美的弧形,桥高只有七点二三公尺,可是其坡度却很适合马车与人的通行。石拱桥不但造型优美,恰似一弯新月,栏杆上的龙兽雕刻,各个表情、形态各异其趣、栩栩如生。
 
桥最没有什么运气好坏可讲,一旦造完,必常年裸露于外,车马人行,不可一日间断。风旱雨涝也不会给它特别降格一角,该承受的都得承受,不折一丝一扣。
 
古人在造物成形的过程中,用心纯净,因此所造之物长久耐用。天人合一,是古代人社会生活的状态。这种普世价值运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彰显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