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磊
《三十六计》中的第四计名为“以逸代劳”。句中的“逸”指安闲,“劳”是指疲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战争中作好充分的准备,待敌人疲乏时给以迎头痛击,是历代兵家常用的战术。原文为:“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在作战中,“以逸待劳”就表现在自己养精蓄锐,待敌疲劳混乱时,乘机出击取胜。
王翦带领秦兵为秦始皇嬴政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楚。(网络图片)
王翦伐楚 以逸待劳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将军,他带领秦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楚,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之一。因为他在军事上拥有卓越的成就,因此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今天就来讲一讲王翦以逸待劳的故事。
在战国时代,楚国西与秦国毗邻,秦王嬴政雄心勃勃,准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嬴政不听王翦以60万大军全力攻楚的建议,遣李信、蒙武率军20万攻楚。秦王嬴政二十二年,李信、蒙武兵分两路深入楚国境地,企图围歼楚军。楚名将项燕隐蔽主力,寻隙反击。李信军未能捕捉楚军主力决战,回军与蒙武会师。楚军暗中尾随三昼夜,出其不意地攻击秦军,李信大败回师。秦王嬴政遂复起用老将王翦为将。
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
于是王翦便带领十几万秦兵直接进入到楚地天中山,楚国的项燕早已在边界严阵以待。王翦当即下令,屯兵天中山,连营十多里地,坚守固定,不许交锋。项燕不知道王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天天命人阵前叫阵,百般辱骂,王翦却始终沉得住气,就是不出兵,高挂免战牌。而秦军营内,士兵们除了操练之外,就是吃喝玩睡。王翦还让火头军调运大批牛羊来让士兵们享用,将士感恩,纷纷请战,王翦对他们说:“别急,别急,咱们大军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怎可轻易出战?什么时候打,都得听我的。”于是,一面派探子四处侦查,一面让士兵加紧训练,还让大家玩各种竞技游戏,试炼士兵的能力,把游戏胜者的名字纪录下来,组成敢死队,精心训练。
那边楚国的项燕以为王翦虚张声势,根本不敢交锋,几个月下来,也就麻痹大意了。
奋勇争先 一显身手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王翦忽然朝着全军战士,当众宣布:“今日出兵,一定要一举破楚。”将士们奋勇争先,憋着的一股劲都要一显身手。王翦把他精心选出来的两万士兵组成敢死队,冲锋在前,果然所向披靡,楚军毫无戒备,一触即溃,打一仗败一仗,后来只有逃跑的份儿了。王翦的大军长驱直入,把楚王也给俘虏了。越战越勇,又打沉了许多战船,沿长江东下,收复了江南。
王翦取胜的原因
后来秦王才知道王翦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先让士兵闭门休战,调养生息,让士气十分旺盛。而楚军长期在秦军军营前骂战,而且时刻担忧提防着不知何时来犯的秦军,最终一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最后没办法只好撤兵。而王翦见楚军开始撤退,知道战机已到便率领秦军顷刻间将楚军杀得片甲不留。
王翦一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秦国立下了显赫的战功,而这一招以逸待劳计不但让王翦打败楚军,还让其在秦国的地位更加牢固,而秦王也因此更加器重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