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晓径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武士用刀指着和尚说,我现在就要把你杀了,你怕不怕?和尚回答说:我不怕。因为你现在杀了我,我马上上天堂,而你马上下地狱。
佛家传记中,释迦在面对恶鬼干扰时,不为所动,并且说,我已经出离恐惧很久了。耶稣受试的故事里,耶稣受洗之后,“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耶稣始终不生恐惧,保持正信。
(网络图片)
中国人讲:勇者无畏。语出《论语》: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智者不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惑;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所以才能无忧无虑;勇者不惧,是因为勇毅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所以才能够不畏不惧。
“智”、“仁”、“勇”,儒家称之为“三达德”。是儒家所推崇至善的道德品质,亦是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三点,缺一不可。《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认为,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而自己都未能做到。自道,自己说自己。“夫子自道”指说别人,而实际上却正是在说自己。可理解为夫子在说君子道的境界。
一个人没有了怕心,才可能成为圣人啊!由此可见,消除怕心就是在通往圣人之路。因为,一个人只有没有了怕心,才能不为威逼利诱所动摇,才能不在生死面前变色,才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最终成就真正的自己。
有这样一个《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的故事。有个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骂道:“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说:“我尽力而为了呀!”兔子带着枪伤成功的逃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啊,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没命了呀!”
全力以赴是一种勇猛和精进。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考验和反对,各种势力的左右和冲撞,有时甚至是来自邪恶势力的干扰与破坏,这个时候,只要是对的,选择了就要去做,只有坚持和坚定,因为勇者无惧,勇者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