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昭示隋朝兴灭

2017年1月22日 更新: 2017年1月22日
文/劳复
 
隋朝,一个辉煌而又短暂的朝代,短短三十几年,对外降突厥、侵林邑、驯契丹、收琉球;国内则是迁都、修建大运河……煌煌大隋,在正值鼎盛时却突然崩塌,两世而终。然隋之兴灭,早有天象昭示。

图/网络图片
 

隋朝兴起 有天象预示 
 
魏征主编的正史《隋书•五行志上•妖诗》记载,早在隋朝之前的北周,民间就流传着一句这样的“妖诗”: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短短两句“妖诗”被写入正史,可以想像它在当时的影响。但是,起初并没有人能理解它的意思,直到杨坚代周称帝后,人们才明白。原来,“妖诗”是在预言北周将被“杨”姓天子替代。 
 
对隋朝开国皇帝杨坚,《隋书•高祖纪上》记载,杨坚有帝王之相貌,“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高人韦鼎,早已预知杨坚将取北周幼主宇文阐而代之。当时,韦鼎是北周的官员,有一次与杨坚相遇。韦鼎对杨坚说:“我观察您的容貌,不是平常之人。不久必定大贵。您显贵后,天下统一成为一家。您的面相不可言,愿您深切地自爱。”如他所言,不久后的大定元年二月甲子日(公元581年3月4日),杨坚取北周幼帝宇文阐而代之,即为隋高祖,史称隋文帝,时年41岁。 
 
无独有偶,同一时代的另一个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星相学家庾季才,12岁通晓《周易》,好观天象,是当时的天文太史,隋朝的“通直散骑侍郎”——也观察到了这些异像。 
 
隋高祖还没当上皇帝时,曾在某个夜里召见过庾季才,问他:“我受命为顾命大臣,天时人事,您以为如何?”庾季才说:“天道是精微的,难以察觉其意。就从人事推算,征兆已定。我庾季才就算说不可,您岂能停止您的大志?”高祖默然良久,说:“我现在就像是骑在老虎身上难以下来了。请您为我妥善深思。” 
 
大定元年正月,庾季才说:“这个月,如楼一样高的青气,在国城之上出现,忽然变紫,逆风西行。现在王气已展现了,很快就要应验。二月,太阳居于天之正位。太阳,是人间的君主之象。因此,人间的君主登上皇位,应在二月进行。今年二月甲子日,您应该顺天受命。”隋高祖也确实是在二月甲子日登基的。 
 
隋朝将亡 有天象异动
 
《隋唐演义》中记载了袁紫烟因识天象而得避祸端的故事。袁紫烟本是隋炀帝的一个宫女,7岁时有一老尼到她家募缘,看到这个孩子眼含异神,知道她以后可以观天,就留下来教给她璇玑玉衡、五纬七经等等。老尼并嘱咐她:“熟习此,后日当为王者师。” 
 
袁紫烟长大后,“别无他长,只能观星望气,识五行之消息,察国家之运数。” 后被选入宫中为妃,但是她始终游离于后宫争宠之外,“貌风流而品异,神清俊而骨奇。不屑人间脂粉,翩翩别有丰姿”。
 
隋末天下大乱,乱兵四起,对朝廷造成极大威胁。有一次,炀帝与夫人同舟游海,携着宫妃袁紫烟上台观看天象已毕,将要下台时,忽然发现一道赤光,如龙一般冲将过来,紫烟吃了一惊,说道:“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炀帝问她:“何以知为天子气?”紫烟道:“气起之处,其下定有异人。”
 
炀帝又问,“此气当应在何处?”紫烟道,“恐只在太原一带地方。”
 
炀帝说,“如果太原地方真有异人,那一定要派人去擒拿。”紫烟道:“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除的。” 
 
紫烟又说道,昔日老尼曾经传授给她偈语三句,为:“虎头牛尾,刀兵乱起,谁为君王,木之子。”她解释道:“若以‘木’、‘子’二字详解,木在‘子’上,乃是‘李’字。” 
 
这里,紫烟借老尼之口,用谒语向炀帝暗示,太原的李渊注定要灭隋,自立为君。 
 
某一夜,“贼星犯帝座愈近,帝星摇摇欲坠”,袁紫烟带领着几个后宫姐妹和赵王,女扮男装逃出了皇宫,只在室中留下一书,函中大意:天象示变,祸在旦夕,……天心厌隋,危如风烛。 
 
紫烟领着众人投奔了她的舅父杨义城。几天后,传来了炀帝缢死、萧后变节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