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导】捡漏,说俗一点就是捡便宜。一件藏品人家没有发现其价值,而你发现了,且以很低的价钱买下来,收入自己囊中,这就是捡漏。捡漏,是收藏之人最喜欢、最激动、最兴奋之事。古玩本身拥有传奇色彩,能够满足小人物的英雄情结,这就是为何许多人梦想付出很小代价能够捡个大漏、古玩行业也永远有巨大市场的原因。
图/网络图片
捡漏:有收藏乐趣也有发财梦想
第一,说明你成功了。作为一名藏家,成功的因素有多方面:一要金钱,没有钱,搞收藏万万不能;二要眼光,没有眼光和水平,你即使花一个亿,也可能都交了学费;三要机缘,不少人既有钱又有眼光,他肯定能买到好东西,但他不一定能捡漏,因为他没有机缘,可能一辈子也碰不上,一辈子也捡不了漏。如果你捡了漏,说明你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而且最重要的是后两个条件。其实,作为一个藏家,一辈子能捡一两次大漏,已经是非常成功、非常幸运的了。
第二,说明你有眼光、经验和水平。作为一名藏家,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光和水平。能在真赝混杂、凶险万分的骨董市场中,不但不上当受骗,还能识人所不能识,想人所不能想,捡人所不能捡,难能可贵。在捡漏中,你得到了一名藏家最难得的享受。因为捡了漏,同行们都会羡慕你,在人们的赞誉声中,你会体会到作为一名藏家的存在价值。
第三,说明你挽救了文物。一件文物,别人没有发现它的真实身分,没有认识它的真正价值,就不会重视它,这件文物很可能因此而毁掉。你慧眼识真伪,把青蛙还原成王子,把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藏家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许多藏家每天在骨董市场瞪着眼睛寻寻觅觅,大多数是在等待着“漏”的出现。但这种机会一般不会有,不是这位藏家没有资金和眼光,而是没有机遇和缘分。冥冥之中或许存在着某种天意,机遇和缘分往往属于那些最痴迷、最执着、最疯狂的藏家。
故事一
民国时,北京一位收藏家到乡下去拜访朋友,看见村口一个妇女在用皂角水洗头,盛皂角水的杯子像是明代的官窑瓷器,便站在那里发愣。
洗头的妇女忽然发现一个陌生男人站在对面,心里感到别扭,没好气地说:“看什么?”
“我看这个杯子。”收藏家老实地回答。
洗头的女士心想“一个杯子有什么好看?”
收藏家问:“这个杯子能卖给我吗?”
妇女总认为那位男士不怀好意,只想快点打发他走。于是开了个天价:“一块大洋,要不你快走。”
男人掏出一块大洋,拿着杯子马上走了。
女人很高兴,按今天的说法是精神和物质双丰收,既不用担心那位男士的骚扰,又有一块大洋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她至死也不会知道,她被人捡了漏。
那只杯子七转八转,最后卖了一万大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