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钩沉 北京轶事和故事 (三)

2017年12月27日 更新: 2017年12月27日
正阳门牌楼。(123RF)
正阳门牌楼。(123RF)

二、北京历代宫廷、城池建设及破坏
 

牌坊,牌楼是元、明、清时期,北京城内的地标。坊是城内划分地域的单位,据史料记载,元大都皇城外居民区划分为五十坊。明朝北京分四个城区二十六坊,清朝五个城区二十六坊。也有的资料说北京皇城有六坊,即东安门外三坊:保大坊、仁寿坊、明照坊。西安门外三坊:积庆坊、安福坊、小时坊。内城有二十坊。外城有八坊。坊以下是街道名,老北京每坊都有坊门,或称牌楼。牌楼建筑非常精美,例如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单的牌楼均为四柱三门七楼,四根支柱下面有一米多高的汉白玉大柱石,各柱顶部有前后倾斜的支撑戗(qiang)柱一根。原来正阳门牌楼是五间六柱三楼的大牌楼,可惜在1955年就被拆了。在神路街东岳庙门前,有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牌楼。牌楼按建筑材料分,有琉璃瓦的,有石质的,木质的等。
 
牌坊和牌楼是有区别的,牌坊没有带斗拱和屋顶的“楼”;牌楼则有“楼”。北京在1949年时有各种牌坊,牌楼120座,到如今多半毁于中共统治时期。牌楼按功能分有街坊牌楼,有庙宇寺观牌楼,有陵园祠堂牌楼,有历史纪念牌楼,有学堂书院牌楼等。街坊牌楼是数量较多的一类。现在如果有人要想看牌楼、牌坊,只能到旅游景点去看,如颐和园东宫门外有座三间七楼的大牌楼。景山寿皇殿前的牌楼是三间七楼。国子监牌楼是一间二柱三楼式的琉璃牌楼。十三陵有石牌坊。
 
在清以前,北京天安门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北京的民居建筑物高度不允许超过天安门。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古代民间建筑没有高楼大厦的原因。
 
中共拆北京城墙,扒城门楼,毁坏中华文明历史古迹,第一历史罪人当属毛泽东。因为五十年代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的作者,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梁思成,曾经担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他和建筑家陈占祥在1950年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被否定后,他就为保护北京历史古城四处奔跑游说。他在一篇《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文章中描绘了他对北京城墙的改造意见:“城墙上的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放些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息。秋高气爽时节,登高远望,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文化馆或小型图书馆、博物馆、茶点铺;护城河可以引永定河水,夏天泛舟,冬天溜冰,这样的环城立体公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这是多好的建议!

1918年的西四牌楼。(维基百科)
1918年的西四牌楼。(维基百科)

清末北京鼓楼。(维基百科)
清末北京鼓楼。(维基百科)
 

但是,北京当权者不敢采纳。而且在反右中将陈占祥打成右派,梁思成被批判为保守派。为什么?据原北京市规划局负责人周永源回忆,他说“毛泽东指示要拆城墙,彭真很为难,尽管彭真和北京市委在城墙问题上受了责难,但城墙无论是保留或拆除,但城门楼要留下,将来可以看出北京城的轮廓”。上面对北京市当权者的责难,就是来自毛泽东。梁思成伤心的流着眼泪说:“在北京市改建过程中,对于文物建筑的那样粗暴无情,使我无比痛苦,拆掉一座城楼仿佛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梁思成的夫人,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找市长辩论说:“你们拆的是有800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总有一天你们要后悔的,等你们后悔的时候,你们就盖假古董”。
 
我们再看看毛泽东当年是怎么说的。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还讲“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1958年3月,毛在成都会议上说:“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毛还批评要求保留北京古迹的人,他说:“古董不可以不好,也不可以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于是北京市在1958年9月下发了《关于拆除城墙的决定》。
 
虽然上面发了文件,但是这种不尊重历史,不尊重科学的瞎指挥,下面执行起来就不会符合当权者的一厢情愿。这是因为拆城的工作量,他们没有进行计算,也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拆城的工作量相当大。有人估算,光城墙砖就有40万立方米,土方约460万立方米,尽管上面用行政命令,动用了军队、中央部门机关人力物力,到1965年北京地铁开工时,城墙还没有拆完。
 
谈到北京的城楼,在城内有两座楼不可忽视。它们就是鼓楼和钟楼。这都是明朝修建的属于负责报时辰的衙门管的。到清朝仍然发挥作用。老北京人有句话,叫“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说的就是北京鼓楼、钟楼撞鼓敲钟的声音。早晨击鼓撞钟叫“亮更”,中午击鼓撞钟叫“午更”,晚上击鼓撞钟叫“定更”。

北京钟楼: 钟楼的正中 立有八角形的钟架, 悬挂“大明永乐吉日” 铸的大铜钟一口。 钟高7.02米, 直径3.4米, 重63吨, 是中国现存 体量最大、 分量最

北京钟楼: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
北京明清皇宫是在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后,收归国有,经过筹备,在1920年10月10日紫禁城建成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后来中共政权在北京建都后,仍为故宫博物院。在“文革”期间,曾经闭馆五年,才使紫禁城建筑和大量文物免遭破坏。明永乐年间建的社稷坛,民国时改为公园,1914年开放时称为中央公园,后因孙中山的灵枢曾在此停放,在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明清两代的皇家祖庙是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民国时期也改为公园,1924年名为和平园,中共掌权后在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时的皇家宫苑在中共进驻北京后,中南海改成了中央政府所在地,毛泽东就住在中南海丰泽园。北海及其周边建筑包括团城、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白塔等改成北海公园对外开放。始建于乾隆年间的清漪园,在光绪年间重修以后改称颐和园。在民国初期曾为溥仪私家园林,1914年曾对外开放过。后来收为国有,1924年改为公园,1949年曾被中共中央党校圈占。退还后于1953年又对外开放。
 
忽必烈当年建大都是以青山为中心的。青山是金朝在建太宁宫时开挖华潭(今日的北海),用挖出的泥土堆积成的一个人造土丘,它是在金皇家园囿北苑内的。明代开挖紫禁城筒子河,又将挖出的泥土堆积在这儿,取名万寿山,当时还在这里堆积过煤,故俗称煤山。到清朝顺治十二年,就改称现在的名,叫景山。景山处于元、明、清三朝都城的中轴线上,是皇家御园,园内的建筑设施是供宫廷服务的,比如举办祭祀、演戏、办官学等。现在的景山前街就是从紫禁城通往景山的御道。民国时期1928年改为公园。中共进京后,景山在1955年以前被军队占用。1955年改为北京市少年宫。
天坛是明清两朝祭天,祈谷祈雨的场所,里面的园丘、皇穹宇、祈年殿等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918年辟为公园对外开放。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和太岁诸神,举办亲耕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先农神坛、宰牲亭、观耕台等。1916年辟为公园,1936年改为体育场,1949年至1997年被学校和研究单位占用。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每年夏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内有方泽坛等建筑,1925年辟为公园。
 
傅作义是中华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代表民国政府接收日本投降书,也是曾对北京市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作出贡献的国民党将领,在国共战争中共兵临城下的决战时刻,他屈从中共不战而降,尽管大节有亏,但是在客观上确实暂时保护了濒临毁灭的古城。
 
北京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她集中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精华,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当年对北京城市规划意见是有预见性的。他曾写文章说:“北京是五代之都,是个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宜发展工业。最好像美国首都华盛顿那样,是个文化中心,风景优美,高度绿化。而北京的大批名胜古迹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城市”。他还提出要把北京整个当作一个大的博物馆来保存。时间和实践证明了他是对的。不管现在北京当局承认与否,他们确实应了林徽因说的“等你们后悔的时候,你们就盖假古董”的预言。
 
记得在五十年代初期,金中都遗址还有残迹,但是到今日,那里除了人为修建的几个现代雕塑和遗址标牌外,什么残迹都没了。又比如,永定门城楼,是在1957年被中共拆除的,2004年又建了一个“假古董”,摆在那里让游人参观。毛泽东死后,中共效仿苏联将列宁墓建在克林姆林宫旁的做法,在1976年建纪念堂,将毛陈尸天安门广场,这个陈尸地点就是原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的遗址,中华门是在1959年被中共拆毁的。江泽民上台后,又在北京建鸟巢体育馆,大裤衩央视大楼,在天安门以西,建了个水中坟墓(巨蛋)似的国家大剧院等等,这些建筑真给这个历史古城大煞风景,给中国建筑史抹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