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小凯 (接上集)
我从法国工程师学校毕业以后,又在实习同事的建议下去报考企业管理的课程。
当时已经是8月底了,赶紧上网查企业管理专业的资料,找到了法国还在招生的几所设有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学。马上填表、准备材料寄出去。也许是因为看在我有法国工程师文凭的份上,我这个从来没有学过管理的中国学生,居然被当地一所小有名气的公立管理学院录取了。这样,我终于有正当的理由延长学生居留,能有更多时间找工作了。
巴黎雪景(AFP/Getty Images)
进了管理学院以后,发现用法语学管理比学理工科难多了,因为文科词汇比较丰富,理工科还可以查中文、英文的资料,而文科老师一般都有自己的思路,去查资料也很难,所以一定要记好笔记。幸好这里的法国同学都很友好,很乐意借笔记给我。
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从税务、法律、会计到财经、市场、人力资源无所不包,虽然在后来的工作中没有直接用上,但使我对法国企业的运作有了全面的了解。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全球经济还是没有好转。在一年中,我也去当地的一些公司面试过,但都没有下文。于是我决定抛弃外省田园般的生活,到巴黎闯荡闯荡,听说那里机会比较多。
我在大公司云集的巴黎拉德芳斯(La Défense)的一家美国公司的欧洲总部里找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他们需要做一个整合公司各部门流程的中央平台。因为是美国公司,而且员工来自世界各国,所以官方语言是英语,但跟法国同事聊天时一般都说法语,所以要在两种语言之间来回切换,我忽然发现我要说英语的时候经常冒出法语词汇,要说法语时脑子里想到的是英语,所以有点尴尬。不过经过一两个星期以后就习惯了,可以在两种语言之间灵活切换了。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基本完成的建立平台的工作。但这时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而我的实习快要结束了。正当公司开始讨论是不是要雇我时,美国总部发出指令,因为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冻结所有的招聘。似乎好事情总不会降临到我头上,于是我第二次想通过实习转工作居留的希望又破灭了。
这时法国这边想出一个变通的办法,通过一个外包公司雇用我,然后让外包公司把我派到公司工作。这样公司虽然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需要付给外包公司一定的报酬,但可以绕开美国总部冻结招聘的禁令,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后来外包公司顺利的雇用了我,出的薪资也不低,远远超出法国最低工资,还包括第13个月和假期补贴。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外包公司不可能给我转身份,他们只是通过学生打工的形式雇佣我,而我的学生居留马上就要到期了,所以我还得另谋出路。
后来我不停地在网上投简历,终于找到一家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法国公司。我顺利地通过了面试,老板也同意给我转身份。但这个老板开的工资比较低,当时想先把身份转了,工资低一点也无所谓,而且这个老板有很多次帮留学生转身份的经验,似乎比较靠谱。
于是我到省政府去领了表格,我也开始准备我这边需要提供的材料。我提供的材料比较简单,无非是学生居留、出生公证、居住证明以及一个需要老板填写的合同表格。
我把表格交给老板秘书,他们填完表格并签字盖印。我那着准备齐了的材料去省政府递交了学生转工作居留的申请,于是我漫长的学生转工作居留的行政程序正式启动了。
大概一个月以后公司收到省劳动局的信,列出了公司需要向省劳动局提供的材料。一看需要的文件可真多,公司必须在法国国家就业机构(ANPE)发布招工信息,证明在一段时间内招不到工,还需要写一封信,表示为什么需要雇佣外国人,需要出具公司的URSSAF(社会保险金及家庭补助金征收联合机构)证明和完税证明,还需要公司最近三张缴纳增值税的证明,最后公司需要向政府支付一千多欧元的费用。我心想,怪不得很多公司都不肯帮留学生转身份,这实在是太麻烦,要消耗很多的时间精力,还要查公司的税务,还要花钱。
然而事情进展缓慢,公司这边迟迟没有把材料发给省劳动局。我于是经常往公司跑,催他们快点准备材料。因为这些事情都是秘书在办,有的时候她抽不出空,我就帮她跑腿。比如有一次我替她去税务局拿公司的完税证明,她跟我说税务局的人可能会比较难缠。到了那里,税务局的人问我是不是老板或者财务,我说都不是,我就是一个跑腿的,所以他也就没有找我的麻烦,我拿到证明就走人了。公司这边的材料逐渐准备齐了,可是他们还是迟迟不发,据说老板的身体不太好,经常不在办公室。
后来终于有一天在楼梯口堵住了老板,他答应跟我谈谈。来到他办公室以后,他说不想再雇我了,原因是转身份的时间太长。我想这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为我当时学生居留已经过期了,没办法一边申请转身份一边在公司打工,如果我能一边打工为公司盈利,那么老板应该愿意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可能公司最近也不太景气,老板的身体也不好,加上我比较倒霉,所以我还得另外找工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