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列子•技艺篇》记载,古代有一个擅长射箭的人,名叫甘蝇,他弓箭一搭,走兽就趴下一动不动了,飞鸟就掉下来了。 有一个人名叫飞卫,听说这件事后,来向甘蝇学习射箭,经过学习之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飞卫回到家后,善射的名声,逐渐远扬。又有一个叫纪昌的人,慕名来向飞卫学习射箭。 (绘图:志清/看中国) 飞卫便要他先学会不眨眼,于是纪昌回到家中,睡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盯着来来回回动着的梭子;经过两年之后,即使锥尖刺着他的睫毛,眼睑却眨也不眨。纪昌心想:这应该是学成了,就去告诉了飞卫。 谁知飞卫摇头道:“光学会不眨眼不行,还要学会看:看小东西好像看大东西,看细微的好像看放大的,达到这样的水平后,再来告诉我。” 于是,纪昌又回到家中,用一根长头发,系一只虱子,悬在窗下。天天望着虱子。十天之后,觉得它逐渐变大。三年之后,就好像是个车轮了。再看别的东西,很细小的看上去,都有山岳那么大。于是纪昌用弓和箭来射那只虱子,一箭就穿透了虱子的中心。 他又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已经把射技学到手了。” 纪昌已经把射艺学到手后,为了独行天下,决定杀掉飞卫。 有一次,他们两人,在野外相遇,纪昌便搭箭射飞卫,飞卫也搭箭还击,两人的箭,都在飞行中相碰,最后掉在地上。 飞卫的箭射完之后,纪昌还剩有一支。纪昌把这只箭射出之后,飞卫面对飞来的箭,不慌不忙,捡起一根小草来保护自己:只用小草把箭杆拨落了。 纪昌这才知道:老师的射艺,比自己不知道强多少倍!于是流泪跪下,请求飞卫饶恕自己。飞卫也跪下,放声大哭。二人都愿意以父子关系相处,互相结盟,要永远友好下去。 好品德,这才是无敌之箭呀! 人们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纪昌自以为技艺超群,便生骄傲之心,甚至想杀死自己的老师。这种忘恩负义而不自量力的做法,终究败在了自己老师的手下。 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有。所幸的是,纪昌遇到的是飞卫,还能饶恕他,如果换一个人,结局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我们应永远保持谦虚的品德,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再者,一定要“知恩图报”,不可以“恩将仇报”!否则“技成德缺,必遭毁灭。”
儿子未满三岁就得上幼儿园,没办法,双薪家庭白天没人照顾孩子。 儿子性格敏感胆小,“分离”对他是很大的焦虑。他在幼儿园上课的适应期很长,每天早上都是十八相送,必须哄他:“下班很快来接你。”鼓励他:“你长大了,可以上学,好棒喔!”利诱他:“你乖乖上学,下课后买糖果给你!”但一点用也没有,我一转身他就哽咽啜泣,我不舍,留下继续安慰。 结果那个月我上班连续迟到好几天,被主管叫去约谈。有时我真的心急又要迟到,也会生气凶他,但不论好说歹说,只要我离开他就哭。幼儿园老师劝我让他哭,说一般而言大概哭到九点多,他的心情就会收拾好,顺着课程跟同学互动忘记分离。是这样没错,但当父母的还是心酸难受,毕竟送他来时才七点半而已,还要哭整整两个小时啊。 (123RF) 一包面巾纸的重量 “学校好玩吗?”下班接他的时候他都很高兴。 “好玩。”他说。 “明天再来上学好吗?”我顺着问。“好。”他说。 但隔天早上还是一样十八相送,我差点迟到。 今天如常他又哭,可是不能再迟到了,于是我转身快走,背后马上传来啜泣与鼻涕声。我叹了口气,虽然一切都是过程,还是希望赶快度过,不然他哭我也要哭了,因为要被公司列入黑名单了。我拿出一包印有卡通图案的面巾纸,先抽出一张帮他擤鼻涕,然后整包放在他手上。“没关系,害怕就害怕,哭就哭,等下哭完就用它擤擤鼻涕喔。爸爸去上班了。”我平静地说,跟他再见,就不回头了。 下班后接他,见到面时先抱抱,突然他从围兜口袋拿出面巾纸还我。 “有没有用啊?”我觉得张数没有减少,他摇摇头。 此时班老师刚好来,我顺便问儿子的情况。“还好啊,也是哭一哭,上课后就跟大家玩成一片了。对了,那包面巾纸是你给的吧,他一整天都抓着它,好像宝贝一样呢。”老师说。 儿子面对分离情境时,我给的面巾纸不再只是面巾纸,而是父亲的象征,紧紧抓着,或许无意识中可以给予自己勇气吧。孩子才三岁多,要一个小小孩面对如此大的分离恐惧,真令人心酸与不舍,他也很辛苦。换成大人程度,应该就是被放到外国生活一个月的感觉? 我摸摸儿子的头说:“你真的很努力呐。” 我的童年:心理护身符 其实我和儿子差不多,小学一年级开学当天,母亲带我到教室坐好,在外面跟其他家长一起陪半小时后就去上班了。然后,我就开始哭。 老师问我哭什么,当然是很害怕啊。小学离住家很远,要搭公车三十分钟,我也不记得路,大人离开了,谁知道会不会来接,小孩心里没把握啊。 ...
河南开封城西南朱仙镇的清真寺里,有一棵上千年历史的“相思古槐”。这棵几经荣枯的“相思槐”,现已如一把巨伞,亭亭如盖,前去凭栏吊古的游人,还能从当地老人口中知道一些关于这棵古槐和岳飞抗金的故事。 据说南宋绍兴年间,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挥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岳家军”的声名响遍天下。很快就打到了位于黄河南岸的朱仙镇,岳飞的元帅府就设在清真寺里。这时期,金军连连溃败,宋军声势浩大,正是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府的大好时机。 岳家军朱仙镇大捷(公有领域) 岳飞每天都在这清真寺中运筹帷幄,召集军事会议,商讨进军方案。他常常一个人在大槐树下面踱步,思索抗金复国的良计。正在这举国欢庆岳飞抗金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宋高宗竟然听信奸臣秦桧的谗言,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召岳飞回朝。 朱仙镇的父老乡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个个痛哭不已。这棵古槐也解人意,片片叶子滴下了泪珠,似与岳飞惜别。 岳飞回临安后,被秦桧谗害下狱,随即被杀害。噩耗传到朱仙镇,父老乡亲又一次痛哭失声,清真寺的这棵古槐又一次流下泪珠。听说由于悲痛过度,这棵槐树一度枯萎了,当地百姓就把这棵槐树叫做“相思槐”。 后来,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谦路过朱仙镇。听到了相思槐的故事,特意前去瞻仰,并题诗纪念: 还马南来渡浙河, 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 负国奸臣主议和。 淡叶古刹寒积雨, 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 不见英雄奏凯歌。 今天的开封及朱仙镇一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城中槐树遍地。开封历经水患,黄沙遍地。当地人们为了治沙,受千年古槐生生不息的启示,大种槐树,使这里成了槐树王国。大街小巷,各处名胜古迹都种满了槐树,到处是一片绿。每到仲夏,浓绿的翠叶之中,开放着形似蝴蝶的黄白色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使人神清气爽,格外舒坦。 开封的槐树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绿荫和芬芳,而且还演绎出许多耐人回味的传说,开封的“系马槐”、“老药槐”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但最打动人的还属上述朱仙镇的相思槐了。
汉文帝的陵墓“霸陵”,位于汉都长安,即今日的西安市东的霸陵县,县境内有渭水的一大支流,号称“关中八川”之一的灞水。而横跨灞水之上的“灞桥”,是联系关中与关东地区的重要枢纽要道。 古代时,灞桥是由长安通往潼关、蒲津关、蓝田关的交通要道,也是从中原进入古都长安的必经之路。根据史料记载,灞桥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古代建筑灞桥的位置,在今灞桥镇西北方5公里处的上桥梓口村以西的地方。 2004年裸露河床的“隋唐灞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官网) 距今已有1422年历史的灞桥,在历史上见证过秦末农民战争、楚汉相争、安史之乱、西安事变等许多的故事,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一座桥梁。 2004年10月,秦岭山区的一场暴雨,使得发源于秦岭的灞河河水暴涨,数日的大水将灞河河床冲刷出一个数米深的河槽。由于这场大水,沉没于泥沙的1400年前的隋代灞桥遗址身上的千年泥沙才得以洗去,让它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岿然屹立在奔腾的河水里。该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联拱石拱桥。 古代时期的灞桥,堪称是中国古代木、石梁桥的经典建筑,历史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称霸西方的秦穆公曾攻灭十二国,为显示其创立霸业之功而改“滋水”为“灞水”。因经常出兵作战之需,而在灞水上建桥,这便是早期的灞桥。西汉建都于长安时,灞桥位于长安城东10余公里处,地位尤为显要。 西汉时期所建的灞桥以石为梁,后来改为木梁建构,此后屡毁屡建。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遭遇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后又恢复“灞桥”的称谓。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7月),重修灞桥,又改以用石梁为建筑结构。因其建筑位置位于原灞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此后约500年间,灞桥的声名日渐兴隆,由于桥附近遍植翠柳,遂有“灞桥柳色”的美称,被列为关中八景之一。 到了宋朝时,在此处设立了灞桥镇。此后,灞桥的位置几乎没有大的移动,历经数代整修,该桥可以说是保存了下来,而古木桥却渐已荒废。 在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此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一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当时的巡抚才按旧制又加以建造,成为现在的灞桥。桥长386米,宽7米,桥有64孔,各孔跨度4至7米左右。两旁设有石栏,桥柱有408个。1957年,又改建古灞桥,经鉴定认为原桥墩完好。 改建后的灞桥,总长389米,当年“灞桥柳色”和“灞桥风雪”的古景又再现人间。 2004年,经连日大水的冲刷,河中出现九座袒露、两座半露,共十一座石拱桥墩。从露出的桥墩可见,是以大石条逐层砌筑而成,造型为南北两端凿刻成尖角状的舟形桥墩,目的为迎抵汹涌的水流冲击,使其能够分水劈波、减缓冲势。如此一座约等于现今两层楼高的桥墩,横跨在波涛汹涌、阔约百米的河面之上,其气势夺人,雄伟壮硕,可以想见当年灞桥的壮观景色。 每个石桥墩均由青石衬底,十一个桥墩呈一字形排列,青石之间用铸铁铆钉连结,桥墩上端配有昂首巨龟的造型雕刻,蛟龙飞舞的图腾石雕图样。 在桥墩遗址东北方,发现了两座石拱桥墩以及近百根木桩,在桥东端还发现了雕刻精美约50公分长的石龙头,线条粗犷流畅,造型栩栩如生。 在残存的桥墩之下,铺砌有一层宽达17米的石板基础,其下布满深打入地下河床底竖立的木桩,上端铺设方木,方木之上再覆以石板。这些木桩、方木和石板的基础结构严密且极富科学性,至今还完好无损,尤令人惊奇。 桥墩上刻有“耀州”二字的篆书体字形,证明隋代在修建灞桥时,所用的石材是西安以北约100公里的耀州(现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石料。 在发现古代灞桥之前,学术界公认,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中国著名古桥之一)。而隋唐灞桥是多孔石拱桥,其结构设计科学,施工技术巧妙,从考证看来,隋唐灞桥应该比赵州桥还要早20多年。 根据《旧唐书》中记载:“凡天下造舟之梁四(河则蒲津、大阳、河阳,洛则孝义也),石柱之梁四(洛则天津、永济、中桥,灞则灞桥),木柱之梁三(皆渭川,便桥、中渭桥、东渭桥也)。巨梁十有一,皆国工修之,其余皆所管州县随时营葺。”从中可看出,当时全国修筑有11座巨大型的桥梁,分为三种建材,分别为浮舟桥梁、石柱桥梁和木柱桥梁等三类。 ...
上海疫情严峻之下,当局“清零”政策导致社会乱象。日前中国网络疯传一篇小学生的作文,生动描述了上海当下老百姓的困境,并透露上海人在封城下真实生活。 这篇题为《一碰就炸的妈妈》的文章,以“平时妈妈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但最近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突然变得一碰就炸。”当作开头,点出最近上海正面临“封城”的严格控管,但民众却因缺乏物资,而纷纷陷入困境。 据这名小学生描述,妈妈每天都得上网抢菜,爸爸主动下厨帮忙,不料在煮汤时往锅里扔了4个扁尖(笋干),随即引来妈妈怒喝 :“你为什么要把所有的扁尖都用掉?”爸爸虽反驳妈妈刚才也用了3颗番茄做番茄炒蛋,但遭到妈妈回击:“现在番茄还买得到,你让我上哪儿给你找扁尖去啊?!”接着,文中写道“你不会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吧”,“两天之前,妈妈又发了一次火,这次是因为爸爸抽了2张卫生纸用来放骨头,妈妈见此情景,再次向爸爸喊 :“吐骨头为什么要用纸巾,为什么不用盘子?” 爸爸虽然回应“家里不是刚来一箱纸吗?”但妈妈仍然生气说:“谁知道小区要封到什么时候,要是纸巾用完了,你用什么擦屁股,用盘子吗?”于是,“爸爸只能忍气吞声地继续吃饭”。文章最后感叹 :“这病毒再不清零,妈妈的温柔就要清零了。” 虽然目前无法查实这篇作文是由谁所写,但相关作文已经引来民间关注。许多网友纷纷感叹这篇作文真实地描绘出上海人在封控下的真实生活,并直呼:“这篇小学生作文草稿,通过单纯的小孩视角,展现魔幻盛世之下封控抗疫的家庭琐事”、“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逼真,写出了真情实感”、“已经快把人逼疯了”、“众所周知四个字,何其悲凉。”
上海疫情当局封城,给2500万上海市民造成灾难。近日,网传上海一位老人因被封控为了活命,饿到吃屎,最后被饿死。不少网友看哭了,直呼“人间地狱!” 4月18日,网友“直面生活(TGTM大翻译运动)”所推视频中,一位做家政的中年女士说,“今天我和大家来讲一个很扎心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她表示,“上海疫情从1号关到现在。我上午就打了个电话给我的老人――服务对象,因为我是做家政阿姨的。但电话没人接,最后她儿子接了,我就问他,我说阿姨好吗?他告诉我他妈走了。我说什么时候走的?他说8号走的。” 上海一名家政女士回忆老人生前饿到吃屎, 预料她会饿死。 该女士回忆8号之前的事情,说:“因为二十几号那个时候我在上班,我每天下午3点到她家去,他妈每天3点钟之前都是一种期盼的眼光看着我,到我进门那一刹那阿姨就笑了,阿姨说你终于来了。每天这个时间我都是给她弄点吃的。直到有一天小区全部封了,不能每天再去了。” “30号、31号放风这两天,让我们这些人去外面去采购物资、准备再封,然后我就去了。当我去的时候,门一开一股刺鼻的味道就不得了,臭的不得了。这个时候阿姨嘴里还在嚼着、还在吃什么。我说阿姨你吃什么啊?阿姨就讲了。”该女士接着说,“你们知道她吃什么吗?真的在吃屎!大便在嘴里!我说阿姨你怎么这个样子啊?你怎么搞的这个手,我都急得不得了!阿姨说我饿!我饿!” 该女士最后说,“这个时候我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我只有两行眼泪落下来,多可怜的老人啊!没有吃的!这个时候她只要能嚼得动她都会去吃,那就是大便。 她想活下去,就吃了大便了。然后1号就开始封锁到现在,所以今天我打个电话,他说他妈走了!这也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我也知道她活不到10号她就会走,因为她会饿死。” 很多网友说,“看得我眼泪直流”、“吃大便,饿死,太惨了”、“与1959年饿死人一样,都是人为的”、“这种视频在墙内,在朋友圈是根本看不到的”。
上海疫情严峻,官方不断变换管控措施,企图阻止病毒快速扩散,然而事与愿违,到4月上海疫情失控,民怨四起。上海一名20岁出头的程姓女子在经历13天方舱隔离遭遇后,写下一篇长文披露内情,但不幸的是,该文在微信发布不长时间就遭网管移除。 左图:上海方舱医院;右上图:一开始管理混乱,人们争先恐后地去买食物;右下图:人们试图使用废纸盒和塑料袋来创造一些隐私。 以下为全文: 这次疫情太复杂了。上海的情况太不可思议了,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让这一切发生了。 我不打算分析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我只分享我作为一名确诊的 Covid-19患者,住在临时搭建起来的隔离中心经历。 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最有价值和最珍贵的东西是,我们在情感上的想法和真实体验完全不同。 一、什么是方舱医院? 要了解我这几天的经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方舱医院是什么。方舱在中文意思中是长方形的储藏区。它看起来像中文的方舟。方舟的意思是诺亚方舟,可以拯救世界末日的人。 来到这里,我心里对自己说,还好这里不叫方舟,不然我会很伤心,因为这里发生的只是人类世界的末日,而不是拯救。 二、不被当人对待犹如牛马被圈养 没有人关心你的时间和你的感受。我第一次被告知确认感染,是在晚上11点。他们告诉我,我在医院做的核酸检测可能是阳性,所以他们立即为我重新做检测。我等了一夜,一秒钟也没睡。 仍然在晚上11点,他们再次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已经确诊,他们会立即将我送往医院。在第一次医院对我说立即为我做检测并于次日晚告诉我后,我认为我基本上明白他们的意思。所以我决定先睡觉。后来,他们第二天晚上10点左右来接我。 我不介意等待 。但是对一个人 承诺“立即”做什么的时候,且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应该是最恶心的事情之一。 又是一个半夜,我终于到了方舱医院。我们仍然没有被告知任何事情,我们只好一个个跟着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务人员。 当我进入方舱医院后发现,我是谁并不重要。我需要填写一张表格,戴上一个腕带,上面写着我的姓名、年龄、性别以及一个号码,作为我在那里的身份证明。 ...
在古老的印度,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那是个有关一只小松鼠的深刻寓言。 森林中所有的小动物,一直都快乐地生活着。这片茂密的森林,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变故,这里没有猛兽,只是有时会有几只猛兽经过,小动物们也懂得将自己妥善地藏匿起来,不至于成为猛兽口中的食物,所以这些小动物们,大都能够在森林中怡然自得地直到终老。 (123RF) 一日,天神想要测试森林中动物对于危机的应变能力,便从空中挥下了一道闪电;刺眼的电光击中森林中最大的一株树木,立时便燃起熊熊的大火。 这阵森林大火一发不可收拾,火舌立刻四处飞窜,席卷了森林中无数树木的枝叶,同时也威胁到所有小动物的生命安全。 惊慌的动物们拼命向森林的外缘奔逃,希望能逃出这场大火造成的劫难。但它们却不知道,当闪电击中那棵大树,大火燃起的同时;在森林四周,早已被大火引来了无数贪婪的肉食猛兽,它们也正张开大口、流着馋涎,等候这些小动物们自己送上门来。 在这片森林的所有动物当中,只有一只小松鼠和其它的动物不同。它非但不选择逃难,反倒奋不顾身地向着大火冲了过去。 小松鼠在森林中一个即将被烈火烤干的水塘中,将自己瘦小的身子完全沾湿,然后再冲进火场,拼命抖洒着身上沾附的水珠,希望能缓解正在毁灭森林的火势。 这时,天神化身成为一位老人,站在小松鼠的身前,问道:“孩子,你难道不知道?像你这样的做法,对这场大火而言,是根本无法造成任何影响的。” 小松鼠那条蓬松而美丽的大尾巴,已经被炙热的树枝烙印出三条黑色的焦痕,但它仍是卖力地用身体沾水、试图灭火。 百忙中小松鼠还对天神化身的老者说道:“也许以我的力量不足以灭火,但我相信凭着我的努力,至少可以减少森林中几只小动物的丧生啊!而且,或许因为我的坚持,还有可能感动天神,让祂降下甘霖,灭了这场要命的大火也说不定。” 只听得老者哈哈一声大笑,小松鼠的周遭突然变得清凉无比,大火在一瞬间消失无踪;天神接着伸出手来,在小松鼠烧伤的尾巴上轻抚了一下,登时焦痕变成了三道奇幻瑰丽的花纹,这就是印度最美的三纹松鼠神奇而美丽的由来。
有一个快乐的悲剧电影《美丽人生》,讲述了二战前后犹太人的故事。男主角性格乐观,爱上一个当地姑娘。他成功地获得姑娘的芳心,生了儿子。二战中他和儿子被送进集中营。他对儿子说,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游戏,时间会很长,因为最后的奖励很大,谁能通过考验就可以坐上坦克车。因此儿子一直把集中营艰苦的生活当作游戏而不是迫害。 盟军到来前,纳粹军人对犹太人进行最后的清洗。他把儿子藏在一个箱子里,自己找地方时被军人抓到。军人押送他去枪决时路过箱子,他故意做出滑稽的走路姿势,让从缝隙中看他的孩子以为他在玩游戏。 (123RF) 之后盟军进来了,儿子被盟军抱上了坦克车…… 请问什么是真伪?排犹是不是真的?是真的。集中营的迫害是游戏吗?不是。可是他的谎言却保护了孩子的心灵,真的兑现了让孩子坐上坦克车的奖励,否则孩子可能早就因为精神崩溃死在集中营了。结果孩子坐上盟军坦克,他编的故事成真了! 真正意义的“真”一定是光明的、善意的、积极的;是带有对过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正能量的判断,而对当下做出的分析。因此他能知道眼前的歧视和困苦都是暂时的,这所谓的真实其实都是假象,是能够克服和会度过的。只有抱着这样积极的心才能真的迎来美好的未来。 电影故事是虚构的,却给人正确的人生启示。这两年因为疫情,很多家庭失去亲人,小孩的教育成了这些家庭的难题。有一个家庭一瞬间三人重病,两人去世。留下妈妈带着女儿们。大陆背景的华人是非常缺少积极正面的心态的,此时就连这位母亲的一些多年好友都觉得她太困难简直没办法了,说了各种负面和难听的话,这位母亲都尽量不理会,按她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们。 前段时间大女儿几乎每天都会哭,每天都睡不好觉。她以前学乐器很认真,前段时间一直停滞不前,她经常说:“我悲伤!”大女儿今年本命年,过年时母亲给她买了一只老虎。两周前她索性拒绝弹琴,抱着老虎睡觉。母亲就把老虎拿过来,用老虎的口气跟她说话:“哪有你这样的大老虎?我们老虎都是努力精进的!……”就这样逗来逗去,女儿笑了,开始弹琴。 几天后女儿问:“妈妈,我为什么变得孩子气了?我以前不需要毛绒玩具也可以弹琴啊,现在我怎么需要了呢?”这位母亲不想说她退步了、或有什么不好的事让她悲伤了等等负面的话,虽然这些话可能是现在的真实情况,但负面的话只会让孩子更难受。于是母亲就又替老虎说:“谁说你变得孩子气了?我是一只成熟的大老虎,因为你也是成熟的大老虎,我才喜欢跟你在一起!是我要听你弹琴,不是你需要我陪!” 女儿得到了“老虎”的认可和鼓励,立刻高兴起来,继续好好弹琴。 就这样,女儿现在不需要母亲一再督促才去弹琴了,每天自己把老虎抱下来放在钢琴上陪她弹琴,拉大提琴也把老虎放在边上看着她拉。 母亲替老虎说:“我是懂音乐的,你弹错了我能知道,你会影响我跳华尔兹的!”女儿对老虎做个鬼脸喊:“耶”就好好弹琴了。 有些人不理解,认为这位母亲为什么在孩子不高兴时还要让她学音乐,为什么不放弃?因为她知道过去孩子们弹琴时多么欢喜、多么快乐、多么自信!她们现在的状况只是失去爷爷和父亲的双重打击造成的。因此要解决的不是让她们放任得到一时的假快乐而泯灭她们本来的爱好和才华,而是要淡化和解决失去亲人的痛苦强加给她们的自卑和抑郁,所以应该用童话般快乐的方式,积极鼓励孩子们,弥补她们心灵的创伤。 这位母亲相信再大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假象。遇到事不必急也不必气,就寻找解决之道就好。 不要把经历苦难的孩子们说成是可怜的人,处理得好这就是上天给他们的偏得,让他们更快地成长。相信经历了这些,孩子们看世界,会像一首歌《陪我看日出》的歌词,“流过泪的眼,看世界更清楚”。
《弟子规》,是以教导儿童伦理道德及基本礼节为主,内容浅白易懂,押韵顺口,对儿童正确行为的规范具体明确,有助于让孩子养成良好品德。 (图:清玉/看中国) 【原文】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
2022年5月13日,神韵纽约艺术团在巴黎国际会议中心(Palais des Congrès de Paris)的最后一场演出现场。(图片来源:章乐摄影) 5月13日,神韵纽约艺术团在巴黎国际会议中心(Palais des Congrès de Paris)上演了今年神韵在巴黎的第18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出。当晚的演出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神韵2022年巴黎巡演圆满落幕。 当晚在巴黎国际会议中心等待入场的观众 芭蕾舞演员:神韵舞蹈演员拥有卓越非凡的技巧 Nathalie FAYE女士 Nathalie FAYE女士是法国一名芭蕾舞演员,她观看了当晚的神韵演出,并称赞神韵演员的高超舞技:“ 神韵的舞蹈动作流畅优美,我非常喜欢。舞蹈中的单脚回旋和跳跃等动作令人震撼,极为优秀,神韵舞蹈演员拥有卓越非凡的舞蹈技巧。演出整体表现富有诗意,舞剧背后的天幕华美壮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棒!” FAYE女士也很喜欢神韵中西合璧的音乐。她说:“ ...
现在许多中国人一听到 “ 消杀 ”,心生畏惧。图为河北邯郸 “ 消杀生化部队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如今,以腐蚀性液体进行 “ 消杀 ” 一事,令许多民众闻之忧心,但大家除了担心会损坏家电等器物之外,更多的是对象征着尊严的 “ 家 ”,被野蛮入侵了的忧虑。近日,微信公众号上一篇题为 “ 入户消杀击溃了中国人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