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报导】无论是在学生时代的班级中还是工作单位里,两人同名同姓的现象并不罕见。然而,夫妻二人姓名相同的却不多见,家住北碚区的陈斌夫妇就是一对。夫妻俩都在1967年出生,今年46岁。结婚21年来,名字为他们带来烦恼的同时,更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陈斌嫁给陈斌 21年相敬如“斌”陈斌(女)是北碚实验中学的英语老师,陈斌(男)是北碚玻璃器皿厂的员工。陈斌夫妇家不大,一家三代都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三室一厅里。家中有客人来,陈斌夫妇就会热情地招呼。陈斌(男)喊陈斌(女):“斌,给客人拿鞋套噻,就在鞋柜的第一层。”“要得。斌,那你去给客人泡茶噻。”陈斌(女)回答。他们相互称呼着对方一个同样的“斌”字,旁人听起来虽然觉得有些奇怪,却让人感觉暖暖的,有时他们两个还相互戏称“公斌”“母斌”。二十几年来,他们就如此相敬如“斌”,感情好得让同事、朋友非常羡慕。据他们的朋友讲,从读书的时候他俩就已经认识对方了,这样的感情,让不相信爱情的人都羡慕不已了。陈斌(女)本来叫陈彬,在文革那个火热的疯狂年代,她觉得“彬”这个字太雅,自作主张改成了“斌”,取文武双全之意。1987年,陈斌(女)就读于江北中学高三年级。同年,陈斌(男)作为插班生转到江北中学,他的父母取名时倒没有特别思考,就觉得这个字好。刚开始,老师同学都叫男陈斌为陈大斌,甚至班主任为了方便教学与管理,建议陈斌(男)改名叫陈大斌。“我心里想,凭什么让我改名字,不就因为我是插班生嘛。当时还气愤得很,死活不愿意,可是老师同学都这么喊了起来,我也没办法,反正身份证上不改。”陈斌(男)说。对此陈斌(女)笑着说:“不是我的错哈,我可没让班主任喊你改名字。”“后来来了一封信,上面写着‘陈斌收’,他非要跟我抢。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叫陈斌。”陈斌(女)说。家人和朋友不知道他们班上有两个陈斌,因此寄来信件时,信封写“陈斌收”,他们都以为是寄给自己的,拆错的情况不时发生,有时候两个陈斌还要抢着拆。班主任无奈只好打开信件让两人一起看,看完之后再判断信件归谁。那些没有落款的明信片常常无人问津,因为两个人都担心错收了对方的明信片。“说不定是知情的朋友恶搞的,想逗我们玩。”陈斌(女)说。因为抢信、改名的事情,二人接触多了,不知不觉慢慢熟络起来。高中毕业后,陈斌(女)考上了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陈斌(男)去工厂上班。为了祝贺陈斌(女),陈斌(男)给她写了一封信,称呼“同名同姓的你”。“收到他的信太意外了,我平时大大咧咧的,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回信聊聊我念书的情况,老师学生中发生的趣事,慢慢地我们每周写一封信就成了习惯。关系也越来越亲密。”陈斌(女)说。1989年,两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1992年,陈斌(女)已是渝石中学的一名教师,陈斌(男)在北碚玻璃厂工作。两人的恋情遭到双方父母不约而同地反对。“除了两地分居,家人更担心我们两家是不是存在亲戚关系,因为名字相同,父母害怕我们是远亲,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查询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陈斌(女)说。最后,两人打消了家人的顾虑,走到一起。“两个人在一起要看缘分,除了志趣相投外,我总感觉名字相同也是一种缘分,冥冥中也注定了这一桩婚事,让我下定决心和她走在一起。”陈斌(男)说。两人因为同名同姓,经常惹出麻烦事。1992年1月,陈斌夫妇需要单位介绍信办理结婚手续。各自的单位领导将两人介绍信拿来一对比,却眉头紧锁,怀疑对方证明开错了,怎么会出现两个陈斌?夫妇二人只能费一番口舌向领导解释。同年四五月份,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陈斌(女)通过渝北区教委人事处申请工作调动,期间需要填写一张家庭成员表。当办公室人员在“丈夫”一栏发现“陈斌”名字时,不禁批评道:“你把爱人的名字写成了你自己的名字,这么重大的问题视作儿戏,你态度太不端正了。”她急忙解释,工作人员才恍然大悟却又忍俊不禁。陈斌夫妇到外地旅游住店时更是惹来惊呼。婚后二人去成都旅游,出示身份证与结婚证时,前台人员大呼:“你们快来看,这两口子姓名相同,快来看啊。”引得众人围观。每每单位同事来电话时,一句“我找陈斌”让家人犯难。后来双方同事知晓此事后想出来一个妙招:称呼陈斌(男)为“男斌”或“公斌”,称呼陈斌(女)为“女斌”或“母斌”。一时间,这个称呼风靡同事之间,甚至为此闹过一个大笑话。一次,陈斌夫妇陪同朋友们吃饭,恰好饭店老板与陈斌朋友相识,也加入饭局。饭桌上,朋友交谈敬酒中都称呼陈斌(男)为公斌,不晓得此事的饭店老板在饭后开车时直呼:“龚老师,请挪一下车。”开始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可是连呼几声过后,大家意识到他错认为陈斌姓“龚”。家里人为了区分二人姓名也有妙招。在陈斌(男)家里,他排行老二,于是家人称呼其为二娃,称呼儿媳妇为斌儿。在女方家里,她排行老三,于是家人称呼其为三娃,称呼女婿为斌儿。“反正就是个称呼,也没得啥子,在家里媳妇当‘斌’,在媳妇家,儿子当‘斌’,大家都挺公平。”陈斌(男)的母亲说。结婚之后,为了方便生活,家人曾一度劝告陈斌(女)改名字,遭到她拒绝。“名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却增加了更多的乐趣,我们走到一起多多少少也有名字的原因,这是上天注定,也是一种缘分。因为名字相同,我会觉得生活很有趣味,很特别。改掉了名字,我会觉得我们在一起就会失掉一些意义。”陈斌(女)说。结婚当年,陈斌夫妇的女儿降生了。夫妇二人查询字典,最终敲定“赟”字作为女儿的名字,它不仅指美丽的容貌容颜,也恰好含有父母名字中的“斌”字,后面增加一个“儿”,表示这是“两个陈斌的宝贝儿”。陈赟儿现就读于长沙医学院大二,在报名登记时,老师发现陈赟儿将父母的名字写成一模一样,还让她更正。“其实从小到大都已经习惯了,每次老师们知道真相后都会开怀大笑。我也很高兴,父母的名字给大家带来那么多笑声。”陈赟儿说,“我们家非常和睦,从小到大都是欢声笑语,很高兴有一对同名同姓的父母。”
-
【本报综合报导】李帅,22岁,9月16日,是他的生日,也是他开始在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学习的第一天。李帅是个“玻璃人”,身体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骨折,至今他已骨折100多次了。这样一个不能摔不能碰的“玻璃人”自然离不开别人的照顾。李帅的父亲李林全是他的保护伞,这次自然也陪李帅来郑州读书,以便照顾行动不便的他。即使上个厕所,也需要父亲把他抱到马桶上。上课时,李帅单独坐一边,用学校特制的小桌子听课。新学期的第一天下课后,他和同学聊天,并在本子上写下“李林全”3个字,说道“10岁以前我的偶像就是我爹,现在我的偶像是乔布斯。”“不是霍金么?”听到有人这样问,李帅笑了:“他和我长得像就是我偶像?他没我帅哦。”说完,他就邀同班两个同学把他抬下台阶,自己滑动轮椅回了宿舍。22年前的9月16日,李帅来到了这个世上,然而未满月的他就被确诊为“脆骨症”(先天性成骨不全),医生下断言说,这孩子活不到5岁。可怜天下父母心。李林全为孩子求医问药,跑遍全国各地,李帅从小就成了一个“药罐子”,有段时间吃药甚至按片算钱,一片30元,一次吃一把。李帅6岁前,家里请了保姆来照顾他。6岁后,李林全办了内退手续,专心照顾孩子。其中的耐心和操心可能只有做父母的能够体会。李林全总说:“我们两口现在都觉得李帅跟常人一样,这就是我的成就。”谈起李帅的经历,真的很牛,让身体健康的人都自叹不如。学钢琴他已达到业余7级水平,最后因为身体受不了,经钢琴老师劝阻才没有继续学。初二时他组建过乐队,负责弹吉他。初二暑假时他开网店,创建了一个网店营销群,从里面淘出有货源但没空经营的人,自己做代销。那个月,他代销箱包生意挣了2,000元。高一时写成27万字的小说《杀手那些事儿》,曾有书商要与他签约,他拒绝了,理由是“爱好和利益不掺和”。曾在学校组建过乐队的李帅,吉他弹得很棒。去年,李帅在濮阳市上高三,一天晚上下晚自习,父亲骑电动车载着他在翻修的道路上摔了一跤。这一摔,让他浑身三处骨折,腿和胳膊都断了,他不到一米的身躯上,有一半都打了石膏。那时距高考还剩半年,一心要上中央财经大学的他,对高考心灰意冷了。出院后,他天天躺在床上听英语,高考那两天他也是端着骨折的手写卷子的。骨折前,他模拟考试是550分以上,可高考只考了300多分,上了个专科学校。他本来下定了复读的决心,7月,他看着抱着自己解大便的父亲,决定不复读了。他说,“我得想办法熬出头,不能一直赖着我爹,让我爹照顾。”“山多高?水多长?不亲自看看好亏。”李林全和李帅都认为,既然来到了世上,就要不虚此行。6岁后,李帅随父亲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旅行,他们爬上了四川乐山,在山林间听风看夕阳。这22年,李帅和父母一起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去过新疆、内蒙古,草原、海浪、沙漠的落日、大城市的霓虹,他都见过。带李帅旅游是费心费劲儿的,火车必须是软卧,能坐出租车就不乘坐公交。到目的地后,李林全还会联系当地的朋友,看能否找一辆私家车。坚强、乐观、向上的他和父母游遍了大半个中国,梦想着看遍世间美景。他说,所有的路,都要自己走,想办法创造财富,让爸妈和未来的爱人快乐。
-
【本报综合报导】近日,媒体曝出河南省郑州市一大学毕业生已隐居在郊区湖边的一个废砖窑八载,大众戏称之为“都市隐居人”。此事经媒体报导后引发热议,记者们的相继来访令当事人老张很不胜烦。“都市洞居人”老张这八年来他住在这个没有水电的洞里,靠饮湖水,拾柴火烧饭过活,实在缺钱时就出去打几天散工来购置点生活用品,隐居期间他还常常练字和拉小提琴。前不久,此新闻在电视上播出,被老张的家人注意到,随即他的弟弟等亲友连忙由老家赶到郑州查访。在接下来的记者采访中,老张的亲友对记者讲述了老张失踪的这些年,他的全家寻找了他很多年始终没有消息,直到最近才通过电视得知在郑州发现了一个“都市洞居人”,家人觉得看上去有些像老张,于是前来寻亲。见过这位洞居人后,家属们确认了老张的身份,他们想将他再接回家里,可老张不愿意回家,也拒绝亲友们请吃饭等其它邀请。一位亲友表示,看老张讲话也像样,不像是精神出了问题。记者们从中还得知老张原来曾是一个名牌大学高材生,今年也不过才35岁上下,他毕业以后还曾在郑州当过医生,持有医师资格证,但8年前他突然失踪,与家人也没了联系。根据老张的亲友的叙述,老张不想回家的原因是事业受挫,自己在外面混的不好,无颜面对家人和乡亲,于是选择了隐居。不过老张并未解释自己隐居的真正原因。根据相关采访报导,我们看到郑州市老张所隐居的住所采光不佳,唯一的透光处就是砖窑上方一个直径约1米的豁口,上面还罩着铁丝网以防止异物落入洞内。他就住在对着砖窑口的洞里,里面放着几张捡来的小桌椅,洞壁西侧打着地铺,还支着一个旧蚊帐,蚊帐杆上还挂着几件旧衣裳。地铺旁堆着一些落了灰的杂物,地上还有一些锅碗瓢盆。在砖窑洞外还发现了他用来做饭的简易炉灶。老张在洞里的生活还挺“丰富”,经常读书看报,吟诗练字,还随身携带一个收音机,对洞外的新闻都很熟知,并没有真正与世隔绝。不过老张本人表示,他估计自己可能无法再在洞里继续隐居下去了,因为事情经过媒体曝光后,给村里带来压力,并且他已被通知搬离。老张喜欢看书、读报,念诗练书法。老张的砖窑洞里面仅有的光亮来自砖窑顶一个直径约1米的豁口。
-
【本报综合报导】如今中国大陆有很多人结不起婚,他们觉得结婚越来越难,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不少中国人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前往非洲市场开拓事业,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甚至长期在那里工作,渐渐地他们在当地定居落户并结婚生子。张峰和他的非洲妻子被“逼婚”娶非洲妻子 黑人老婆做饭、持家困难多来自中国吉林省的张峰(化名)就是其中一例,他今年49岁,这位东北男子已经在非洲坦桑尼亚打拼了13年,娶了一位非洲当地的女子做媳妇,他们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黑人混血小姑娘。张峰原来是中国企业——中铁建工外派坦桑尼亚的职员,妻子是坦国当地土著。张峰透露说自己是被“逼婚”的,妻子当时在张峰单位的医疗室工作,后来由于不甘心地下恋情而发展到要求结婚。于是2003年在教堂按当地习俗结婚。婚后张峰发现两国的文化落差造成种种不和谐,他说“要是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她根本不是个好妻子。” 他举例说家里来客人时,媳妇也不会端上两个菜招呼招呼,而且妻子还很害羞,经常躲在房间不敢出来见生人。妻子也不会烧中国菜,结果张峰每天吃非洲食物很没胃口,为此争吵过多次;甚至有一回妻子尝试做中国菜,可是这位非洲媳妇连切土豆也不会,切来切去切了十分钟也切不好一个土豆,哭笑不得的张峰从此觉得培训妻子做中国菜的厨艺是没什么希望了。对于持家,张峰也有一次惨痛经历。原来他曾有自己的客运公司,投入了30余万元,按照正常经营是肯定不会亏损的,可是由于中间有一阵子自己太忙将公司交给妻子代管,后来发现妻子将她家的亲戚大姑大姨之类的都领到公司上班,这些亲戚们基本属于不干活白拿工钱。最终不到两年时间,公司就出现了严重亏损只得停运。无奈几乎赔光老本儿的张峰只好重操旧业。虽然这段跨国姻缘不太尽如人意,但张峰还算能乐在其中。他觉得妻子虽然不那么聪明灵巧,不过还是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而且很好脾气,他们可爱的小女儿如今已上小学5年级了。1000元娶个非洲老婆 父母难以接受另一位娶了非洲媳妇的马程先生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马程是温州人,他将义乌的小商品倒卖到坦桑尼亚。一次他去阿鲁沙旅游,结识了非洲导游玛丽小姐,两人在2004年结婚。有趣的是,按照这位姑娘的家乡习俗,马程花了价值约1,000元人民币的价钱买了一头牛作为聘礼。而婚礼却按照当地习俗是在他们生完孩子后举行的。比在中国结婚可省了不少钱,女方也不要求有车有房,而且据说非洲女子很喜欢嫁给中国男人,中国女婿的待遇也不错。马程觉得自己的婚姻是赚到了,感受与张峰倒是不太相同。他还夸妻子很是勤劳贤惠,关于做菜,马程还说“我教了她3年时间,现在已经会做中国菜了,他们全家也都喜欢吃中国菜,我爱吃的红烧鱼,现在她都会做。她甚至会讲一些基本的中文。”不过,有一点可惜的就是马程的父母对于儿子娶了非洲媳妇难以接受,妻子想去中国看看屡遭拒绝。经过整整九年的长期软磨硬泡,直到去年马程的父母才同意他把妻子带回家。
最新文章
- 习栽培的接班人出事 反习派发力瓦解习权力结构
- 军队四十年刮骨难疗的重症(1)
- 法国政坛各党派有何变化 / 立法选举一年之后
- 法国将在明年初正式实施摩托车年检规定
- 巴黎公布街道交通规范 / 缓和交通紧张关系
- 马克龙宣布多项学校改革承诺 / 希望调整学生假期安排
- 希腊新民主党赢得第二轮国会大选
- 军中生变 俄国正副指挥官下落不明
- 王毅搞分化自曝其短 用心浅薄有失国格 (图)
- 传习近平到苏州 市民不得开火做饭 装甲车上阵 (组图)
- 中国第一代农民工没钱退休养老 调查报导遭封杀 (图)
- 不能假装看不到 (图)
- 上海一小区居民与警冲突致多人受伤或被捕 (组图/视频)
- “去风险”成共识 欧盟峰会确立对华政策
- 出土时仍闪闪发光 德国发现3千年前青铜剑
- 租太阳能发电系统 在德国渐受欢迎
- 西班牙重新成为美国最大橄榄油供应国
- 德国通过移民改革法案 技术移民更容易
- 首相桑切斯访基辅 西班牙接任轮值主席国
- 四川乐山大佛被卖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