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anzhongguo.eu
www.regardssurlachine.com
Journal Chinois
  • Home
  • 报纸在线阅读 e-Journal
  • 栏目分类 Rubriques
    • 法国新闻
    • 中国政局
    • 时事新闻
    • 华人社区
    • 欧洲新闻
    • 欧洲生活
    • 社会百态
    • 历史文化
    • 法律咨询
    • 教育园地
  • 报纸广告 Publicités
  • 联系我们 Contact
  • 发布小广告 Déposez vos petites annonces

华人社区

  • KEDYPACK participe au plus grand salon de fast-food Européen
    KEDYPACK participe au plus grand salon de fast-food Européen
    【记者林莲怡采访报导】2月5日和6日在巴黎的凡尔赛门展览中心(Paris Expo Porte de Versailles)举办了第14届三明治快餐展(14ème édition du Sandwich & Snack Show)。该展览是欧洲最大的快餐业(snacking)和游动消费业(consommation nomade)供应商集会,吸引了300多个品牌参加。在本届参展的业内人士中,也出现了华人企业的身影,这就是柯迪公司。 柯迪公司团队在三明治快餐展览会。柯总(左三)。(摄影:林莲怡/看中国) 从展览会开始第一天早上,柯迪公司的展台就吸引了很多访客驻足观看,更有多人带着手中的项目前来具体询问。柯迪公司的柯总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是公司第一次参展,希望能在本次参展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了解客人提供的信息来思考判断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柯总说:“华人企业一直对食品包装没有太大重视,但是现在客人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我们的采购团队每天都在寻找质量最好、价格最优惠的合作伙伴,从而提供最好的产品。” 柯总表示华人在海外几十年一直给人价格低廉,质量欠佳的印象,他说:“我们十分希望能把这个形象扭转过来。相比之下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注重包装细节,我们不是非得让大家买贵的,但就好比一家餐厅的装潢好坏给人感觉一定不同。其实外卖食品的包装是客人第一看到的东西,客人一看眼前一亮,哇!很精致,会感觉这个东西的品质马上不同,这是人的概念。我们希望能带动华人餐饮业者意识到包装的重要性,当然包装、质量、服务这一系列环节都要跟上。” 柯迪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紧跟市场潮流,现在柯迪公司积极大力投入在创新方面,在华人企业中可谓是佼佼者。公司也同时希望华人餐饮业者逐渐扭转陈旧的观念,给自己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柯迪公司的王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个公司从发展至今经历的探索、稳定和引领三大阶段。他说在成立之初,作为刚刚进入此行业的柯迪公司,更多的是把产品集中在已经拥有广大客户群的成熟产品上;在度过创业期后,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开始稳定,所以柯迪采取了向市场前沿靠拢的方针;现在柯迪正处于第三阶段,就是创新和引领市场。王先生说:“现在满足客户是一个方面,我们也希望能支持和帮助客户,把他们引领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比如以前我们提供最普通的塑料饭盒,现在我们也出售纸质的产品,一是符合产品的需求,二是使产品更加多样化。而且如果客人定的数量够多,柯迪公司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在餐饮包装上做整套的个性化服务,这样帮助餐厅把形象更推上一个层次。 柯迪从开创之初就是把产品和服务作为基础, 十分注重供应商的甄选环节。与柯迪公司合作的企业大多都是所处行业的领导者, 如欧洲最大的SOLO集团和GUILLIN集团等。柯迪公司与这些大企业的合作不仅是单纯的采购销售,更是全方面合作伙伴,从产品开发推广,到售后跟踪调查各个方面。 这次的展会主要面向的是西式快餐,这一领域一直被法国本土的供应商所控制。作为唯一参展的华人包装企业,柯迪公司也希望藉此机会向法国市场展示华人企业产品样式新颖创新、质量保证,而且价格公道的新形象。 KEDYPACK 柯迪餐饮包装用品2-24 Avenue Henri Barbusse 93000 BOBIGNYTél:01 48 70 98 87 
  • 巴黎3区华人新年游行图集(四)
    巴黎3区华人新年游行图集(四)
    2月2日,巴黎华人聚集地3区,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新年彩妆大游行。新年游行在巴黎市政府(Hôtel de Ville)前拉开序幕。彩妆游行队伍穿过巴黎3区、4区的街道,欢庆马年的到来!
    2014年7月6日By 摄影:李牧、晨光/看中国
  • 巴黎3区华人新年游行图集(三)
    巴黎3区华人新年游行图集(三)
    2月2日,巴黎华人聚集地3区,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新年彩妆大游行。新年游行在巴黎市政府(Hôtel de Ville)前拉开序幕。彩妆游行队伍穿过巴黎3区、4区的街道,欢庆马年的到来!  
    2014年6月6日By 摄影:李牧、晨光/看中国
  • 巴黎3区华人新年游行图集(二)
    巴黎3区华人新年游行图集(二)
    2月2日,巴黎华人聚集地3区,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新年彩妆大游行。新年游行在巴黎市政府(Hôtel de Ville)前拉开序幕。彩妆游行队伍穿过巴黎3区、4区的街道,欢庆马年的到来!  
    2014年6月6日By 摄影:李牧、晨光/看中国
  • L’exposition de peintures de SHI Wenying ouvre ses portes dans la mairie du 13ème
    L’exposition de peintures de SHI Wenying ouvre ses portes dans la mairie du 13ème
    【记者林莲怡采访报导】施文英女士是台湾旅法记者,她不仅曾在法国华文报刊任职,还翻译过法文小说《难忘里昂情》,并著有多部文学作品,她在文学领域颇有造诣。除此她还擅长绘画,除了插画、油画,更在水墨画中挥洒出独特气质。今年1月27日至31日,施文英就在巴黎十三区区政府,以《家园》(Chez soi)为主题,举办了个人水墨画展。 吕庆龙代表(左)、施文英(中)、十三区区长顾梅(右)在开幕式上发言。(摄影:林莲怡/看中国) 1月27日晚,巴黎十三区政府la Galerie Bièvre展厅内人头攒动,包括巴黎十三区区长顾梅(Jérôme Coumet)和驻法国台北代表处吕庆龙代表在内的法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参加了施文英的画展开幕式。 十三区区长顾梅说自己一向对亚洲文化很感兴趣,并表示很高兴在十三区政府内展示这样优秀的作品。 吕庆龙先生首先向大家祝贺新年,随后他谈到施文英的水墨作品中诠释出生命及家园的含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等特点。 施文英的画展分为《根源》、《家园何处》及《心灵历程》三个部分。 作为身处异乡的海外游子,施文英在画纸上不仅呈现出内心的山水,描绘出心中家园,更突出了寻找家园的心路历程。 
  • 巴黎3区华人新年游行图集(一)
    巴黎3区华人新年游行图集(一)
    2月2日,巴黎华人聚集地3区,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新年彩妆大游行。新年游行在巴黎市政府(Hôtel de Ville)前拉开序幕。彩妆游行队伍穿过巴黎3区、4区的街道,欢庆马年的到来!
    2014年12月4日By 摄影:李牧、晨光/看中国
  • « Regards sur la Chine » vous souhaite une très bonne année
    « Regards sur la Chine » vous souhaite une très bonne année
    《看中国》时报恭祝各位读者:新年快乐 马到功成!甲午贺岁寒暑易数又逢春岁月连载了无痕苍松经风方显劲翠柏历雨始露真甘苦相伴未离分晨昏愿君享天伦莫愁目前阴霾重随我同行扫乾坤
    2014年12月27日By lilili
  • Un homme ordinaire, des histoires ordinaires, Monsieur Zhang — un commerçant Wenzhou en France
    Un homme ordinaire, des histoires ordinaires, Monsieur Zhang — un commerçant Wenzhou en France
    【本报记者陆云采访报导】在法国很多华人都认识程鹏运输公司的张师傅,许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位吃苦耐劳、心胸宽广的人。听他讲故事也可以了解到一部分温州人在法国奋斗的心路历程。 张师傅和他新近添置的的大货车(摄影:李牧/看中国) 来法国之前,张师傅有着自己稳定的工作,79年之前在温州一家国营制药厂驾驶大型货车,每月有近百元的收入,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很可观的。但是张师傅就像大多数温州人一样,骨子里就有独立创业的精神。 在工作了几年后,张师傅就自己着手开始经营运输公司,生意也做得风风火火。从起初的一辆车,到后来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 谈到当初如何选择到法国,张师傅说,当时自己有一位在法国的远房亲戚回国探亲,在听闻亲戚对法兰西生活的描述后,他自己就抱着对法兰西的向往,和对实现自己梦想的信心,远渡重洋只身来到了法国。 85年,初到法国后,张师傅才体会到亲戚风光外表下的艰辛。像大多数来法奋斗的温州人一样,张师傅到法国后并没有合法的工作身份,只能选择在朋友开的餐馆的厨房工作,领着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的工资。而且由于自己并没有在厨房工作的经验,所以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但是温州人吃苦耐劳和敏而好学的性格帮助了他,从起初的洗碗打杂,到后来的配料代炒,再到最后成为真正的厨房主厨,张师傅一直在进步着。 在法国给别人打工的同时,张师傅也一直有着创业的梦想,所以偶然有一个契机,张师傅毅然决然的放下当时收入还算不错的主厨工作,前往意大利创业。 87年,张师傅在意大利佛罗伦撒附近的一个小城里开起了一家小的制衣工厂,同样是从零开始,同样是吃苦耐劳。在意大利人中午喝咖啡的时候,在意大利人晚上三五好友聚餐的时候,张师傅都是在厂房中度过,甚至在别人睡觉的时间,张师傅的制衣工厂都在加班加点的运转着。 张师傅自豪的表示,一般头天收到订单与材料,第二天早上成衣就摆在客户门口,如此的工作效率,使得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商家喜欢和中国人做生意,他制衣厂一开就是十年,与意大利商家一直保持着双赢的工作关系。但是随着中国人主要是温州人扎根欧洲,越来越多的制衣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意大利发展起来,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张师傅父母都随着妹妹移民到了法国,最后在家人强烈的要求下,张师傅又辗转回到了法国。 97年,回到法国后形势政策都和十年前不一样了,张师傅也试着做过餐馆和装修的工作,但是都不尽如人意。 在不断的摸索中,张师傅决定重新握起方向盘,干自己的老本行——运输行业,并且一做就做到了现在,又是一个十年,张师傅说,他曾经也有机会扩张自己的运输公司,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也产生了变化。他说如果扩张了自己的公司,相应的在业务方面也好,在管理方面也好,自己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就相应的会更多,那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欢想做的事。 张师傅喜欢做的事很是让笔者意外,他曾经给笔者看过整整五箱他练毛笔字用过的纸,还有很多已经装裱的作品。 爱好书法的张师傅书写的毛笔字,以及张师傅赠送给《看中国》报社的毛笔字:赠法国看中国报社 马年高瞻远瞩 创业成就辉煌。 张师傅的作品当然不能和那些专业大家相提并论,但是我在他的作品中还是看出了他对毛笔字乃至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写毛笔字讲究的是一个气,一个心态。张师傅做的是运输行业,每天神经都要高度紧绷,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平心静气的写一写毛笔字对自己心态的调整是有很大帮助的。 由于张师傅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他的服务耐心周到,习惯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不在乎一点点的得失,所以有着很好的口碑。现在公司的业务几乎都是以前的客户介绍的,自己也刚刚换了辆更大的货车。 出国近三十年了,张师傅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工作都是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对于大多数的平凡的现代人来说,这种健康的心态是很难得的。 在个人生活方面,张师傅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自己是没接受过很高的教育,但是孩子必须多读书,所以他把大儿子送到相对比较好的军事化管理的私立学校,接受更好的法国式教育,而且他也没有忘记让孩子接受传统的中国文化历史教育,因为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 他认为,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对孩子具有良好世界观和价值观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孩子本身也对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兴趣,小女儿对写毛笔字也同样抱有很大的热情。 在谈话的最后,张师傅笑眯眯的对我们说,他觉得他的福气很好,他的福气就是朋友、人脉。这么多年下来,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常年到处跑,结交了很多朋友,这是张师傅最大的收获。以前出车讲究的是快去快回,为了赚更多的钱,尽量节省时间,基本是送完货立刻就往回赶,有时连续几十个小时无睡眠的连续工作。现在不同了,在顺利完成每一次工作后,张师傅会选择停下来看看沿途的风景,并且充分休息之后再上路。 张师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温州人在异国他乡的真实生活,一个中国人是如何成功的在异国他乡生活奋斗;一个平凡的人如何努力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在此祝愿张师傅事业顺心,幸福健康永相伴! 
  • 巴黎美丽城首次点亮彩灯迎佳节
    巴黎美丽城首次点亮彩灯迎佳节
    巴黎华人聚集地美丽城首次点亮彩灯迎接佳节。这里的彩灯将会持续到中国新年之后。
  • 蔡垂彪荣获法国精英奉献金质勋章
    蔡垂彪荣获法国精英奉献金质勋章
    【记者林莲怡采访报导】12月20日,法国精英奉献协会(Mérite et Dévouement français)在巴黎参议院(Palais du Luxembourg)向蔡垂彪先生颁发了法国精英奉献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在融入法国社会、中华武术、服务亚裔族群、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法国潮州会馆会长吴武华、法国精英奉献协会副主席Serge GUILLEMOT、法国精英奉献金质勋章获得者蔡垂彪、法国精英奉献协会主席德•伯尔尼。(摄影:林莲怡/看中国) 法国精英奉献协会主席德•伯尔尼(Jean Paul de BERNIS)先生在向蔡垂彪颁发金质勋章时赞扬他成功融入法国社会,为亚裔和华裔移民融入法国社会,为法国文化的多元化做出了很大贡献。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亚洲事务顾问何福基、法国潮州会馆会长吴武华、巴黎审计局审计官蔡联华等到场祝贺。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亚洲事务顾问何福基(前排右四)出席颁奖仪式(摄影:林莲怡/看中国) 蔡垂彪先生出生在柬埔寨,祖籍广东省潮阳,1976年移居法国。他来法的30多年中,培养了许多法国国家优秀运动员,他们在国际性比赛中获得奖项,为法国争取荣誉;蔡先生自己也曾多次在武术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在前总统希拉克任巴黎市长期间,他曾负责市长的安全工作;蔡先生曾在巴黎市政府体育局担任武术教练和武术管理工作;他还先后担任过巴黎市武术管理局主任、法国宗教局副局长、体育管理局主任等;法国政府为了表彰蔡垂彪先生在武术界的贡献,曾授予他“巴黎市荣誉市民奖章”、劳工部“优秀工作者”勋章等荣誉;他还获得过“全球公益联盟”银质勋章、“法国国民之星”等荣誉。目前蔡先生是人民运动联盟(UMP)多元化委员会国家委员及多元化委员会教育、青年、体育、治安小组主席。 法国精英奉献勋章于1957年创立,  经参议院的不分党派国家参议员共同认可推举,最后由法国精英奉献勋章机构审批。 法国精英奉献勋章分为金、银、铜三种级别。勋章获奖者不分国籍, 他们需在遵重法国建国自由、平等、博爱宗旨的同时,并在科学、教育、体育、医疗、公益、维护人权、创新研究、军事等事业为法国做出过积极贡献。 
  • 巴黎19区第十二届彩灯节 区长与居民同乐
    巴黎19区第十二届彩灯节 区长与居民同乐
    【记者林莲怡采访报导】12月20日晚上,巴黎19区在节日广场(Place des Fêtes)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彩灯节庆活动。围绕在树上的彩灯把节日广场装扮的喜庆气氛浓厚。当地的多个协会参与其中,纷纷为居民摆出书籍、饮料等多个展台,另外还有欢快的击鼓表演团,好不热闹。 达纽区长与华人商家合影(摄影:林莲怡/看中国) 当晚,19区区长达纽(François Dagnaud)也亲自前往活动地点与民众一同庆祝彩灯节。区长刚一到场立刻被居民认出,他亲切的和大家握手并行贴面礼表示慰问。随后达纽来到广场旁的一家华人经营的超市和店主交谈。 19区区长达纽(左三)与区政府官员和华人参政代表施伟明(左一)等与居民过传统彩灯节。(摄影:林莲怡/看中国) 达纽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每年的圣诞前夕,我们都希望把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彩灯节得到很多当地协会的支持。这里有文化和音乐活动,还有法国冬季传统的热红酒。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是一个与家人和邻居分享的节日,所以我们都会尽量让这里的街区在这个美妙的时刻变得更加快乐。周边的居民都不顾寒冷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喜悦,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幸福。” 彩灯节中的欢快的击鼓表演。(摄影:林莲怡/看中国) 华人店铺苏老板向记者表示,达纽区长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到店里来和他们聊聊天,“这个区长很好!”苏老板说。 华人参政代表施伟明先生也参加了19区的彩灯节。他很高兴在这里看到华裔青年的身影。 他说:“我们华人应该多多的参加本地街区的活动,华人融入法国社会不仅要说出来,更要行动起来。我们的节日除了中国新年外,也应有圣诞节等当地的节日。华人在把自己的文化很好的介绍给法国市民的同时,也可以试着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本地社区。”这是巴黎19区举办的第十二届彩灯节,明年欢迎更多的广大华人参加这个活动。 
  •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之四:后记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之四:后记
    在过去的三次《巴黎华人》节目中,我们以《招工篇》,《出国篇》和《劳作篇》,分别简要回顾了被淹没将近百年的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的历史片段。除了基本历史事实和数据以外,在一战百年之际,一切与中国劳工有关的问题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历史资料显示:14万中国一战劳工中的大部分人,最终都在1919年到1922年间回到了中国。多数由于疾病而死在法国的中国劳工人数估计在2000人到10000人之间。 中国劳工准备从青岛出发前往法国。 虽然14万中国劳工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法国领土上的一战阵地服务,但其中10万人是由英国公司招募,属于英军管理。一战结束后,英国军队在法国北部建立了十几个中国劳工公墓,其中最大的公墓埋葬了843人,位于北部的Noyelles-sur-Mer。 法国方面对中国劳工的纪念来得较晚,1988年,法国政府才在巴黎的里昂火车站街区为华工设立一个纪念牌。10年后,在巴黎13区又建立了一个纪念中国一战劳工的纪念碑。和其他纪念一战阵亡者的纪念碑一样,刻下了“他们为法国而死”的字句。由法国招募的中国劳工大大少于英国招募的中国劳工,但这部分中国劳工中,有大约2000人自愿留在了法国,他们就成为巴黎最早的华人社区的先驱。 中国一战劳工回国的年代正是共产主义思潮向中国传播,社会激烈动荡的年代,中国劳工集体记忆的历史迅速地被集体地遗忘。中国劳工回国后很少向他们的家人回忆在一战中所受到的精神创伤,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很少。而为数不多的中国劳工带着他们的法国伴侣回家后,也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散伙。 之所以称这段历史是“劳工历险记”,不仅是因为战争的艰险,路途的遥远,还因为这是中国底层民众难得的一次直接与欧洲文化接触的机会。在中法交往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过数量如此之大的中国人在法国的土地上生活过。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除了战争以外,大部分是无文化的中国劳工对法国社会有了浅显但非常直接具体的了解。在孙甘的日记中,曾经有趣地记载了与中国国情十分不同的法国社会景观,比如法国人夫妇间见面或分手时相互拥抱的习惯,他还详细解释法国人是如何跳舞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劳工也成为法国民众了解亚洲东方和中国人的一面镜子。但不幸的是,法国人当时看到的中国人多是贫穷不识字的男子,这些人的职业是“苦力”,而“苦力”这个词也成为一个法语词汇流存到今天。法国人这种非常不全面的对中国人的了解,体现了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的不完美性。在战后的一段时间中,英军撤回后,失去管理的中国劳工一方面可以放任自由,一方面成为被抛弃的外国穷人,有的人没有住处,只好占用当地法国人的农庄房子,成为一些矛盾的起源。 战争期间和结束后,中国劳工内部一直存在暴力侵犯问题。随着与外界接触的增多,中国劳工内部的关系不是有所松弛,而是更加紧张了。从战场上找到武器或手榴弹的中国劳工可以拿着玩耍,也可以用来侵犯他人。中国劳工中,有人侵犯他人,甚至杀人,抢劫,有人拿着武器自卫,有人拿着武器犯罪,有的是针对法国人,有的是针对自己的中国同胞和其他的外国劳工,特别是北非劳工。 当时多次出现命案并带来当地法国人的恐慌,加上语言文化不同带来的相互不理解,都与法国社会19世纪末曾经出现过的神秘“黄祸”恐惧相结合,使法国民间出现了新的排华和排斥亚洲人的情绪。在一些法国村庄,小孩子向华工坐的车子扔石子,法国的地方官员,不同派别的议员要求尽快把这些“过分的”,“贪婪地”,“肮脏的”,“不知羞耻的”中国人送走。指挥过凡尔登战役的贝当将军给法国总统克里蒙梭写信,责怪中国人是“层出不穷事端的源泉”。 在纪念一战百年的时候,人们看到更多的是战争的残酷野蛮和荒谬。无论是为祖国而牺牲的一战老兵,还是懵懵懂懂成为一战劳工的中国人,他们的故事更像一个久远的历史传奇。不幸的是:战争仍然是最能引发民族激情的发动机,今天的世界仍然如此。 文章来源:法广 / 作者:肖曼
    2013年11月12日By lilili
  • 意大利华人衣厂火灾7死4伤
    意大利华人衣厂火灾7死4伤
    【本报汛】12月1日晨,意大利普拉托市(Prato)一华人制衣厂火灾,厂内住宿的11名华工,7人死亡,2人重伤,2人轻伤。一名死者和一名伤者无合法身份。因厂内大量易燃纺织品,到中午才扑灭大火。警方通缉并抓捕了浙江籍老板。当地检察院拟起诉该厂负责人,罪名包括过失造成灾难罪,过失杀人罪,蓄意疏忽安全问题和剥削非法移民罪。 市华商会执行会长周荣景说,工人吃住在厂区违反当地法律,还有工厂违章建筑、安全漏洞等问题,受害者家属很难向当地政府索赔。社科院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罗红波指出,受害者家属可以向老板索赔,但老板的赔付能力会成为阻碍,而当地华人企业为降低成本,很少为工人缴保险,所以几乎不可能从保险公司获赔。 人口不到20万的制衣之都普拉托为意大利第二大华人聚居区,日产布料300多万米,再加工成具“意大利制造”标志的成衣销往世界。该市4000多家华人企业占大半江山,至少有30,000华工,持合法身份者15,000人。意大利官员称“许多企业受中国犯罪集团掌控。这是北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最大的黑工集中地。” 一名华工向意大利《晚间邮报》表示,每件成衣报酬不到50欧分,日工作最多18小时。尽管当地媒体多年来指责其“血汗工厂”,认为那里的劳工甚至不如许多中国内地打工族,但一劳工仍表示:“最重要的是做工,然后寄钱回家。” 
  • 华裔张筱燕女士 荣获2013年注册监察人白金奖
    华裔张筱燕女士 荣获2013年注册监察人白金奖
    【伦敦讯】伦敦金融界盛会“2013年注册监察人白金奖”The Compliance Register Platinum Awards主办单位于11月28日晚假伦敦市中心兰格斯特Lancaster五星级酒店举行盛大颁奖典礼。 获奖人张筱燕女士(中),右为华裔电视名厨黄净忆女士。 据悉,前伦敦中华学校学生张筱燕Yen Chang女士(照片中间者)荣获个人组“最佳危机管理监察官白金奖”,乃斯晚盛会上唯一获奖的华裔人士,实难得可贵,诚旅英华人之光。查张筱燕女士乃印支华裔社区总裁暨伦敦中华学校校长MBE张志强先生的次女,从事金融业廿载,曾服务于花旗、加拿大帝国商业、美林、摩根史坦利等国际顶尖金融机构,现任Quilter Cheviot投资银行执行总裁,在该机构服务十年,拥有金融界Chartered FCSI最高资历。张筱燕女士尤盼望不久将来有更多旅英华裔人士投入金融行业,争取更多奖项,为华人争光!  
  • 荷兰2013年度 最受喜爱的88家中餐馆出炉
    荷兰2013年度 最受喜爱的88家中餐馆出炉
    【记者陈亦然综合报导】2013年荷兰最受欢迎的88家中餐馆名单近日揭晓。基于食品、服务、环境和价格等方面的综合评分,阿姆斯特丹Zeedijk街上的南记(Nam Kee)荣登榜首,去年位居第一的Chi-Ling今年排名第三。 这是连续第三年进行的TOP88中国餐馆评选活动。在中国餐馆就餐的顾客在过去11个月中登陆bestechineserestaurant网站,提出他们的意见和评论。 食客们对位居第一的南记的评价是:食物品质高、味美而且价格公道。排名第二位的是位于Kampen的中餐馆Happy Garden,顾客的印象是食材好、味道美,而且上菜速度快、服务好,装修简洁整洁。去年第一的Chi-Ling(位于IJmuiden)降了两名,排位第三。最新挤进前十名的是位于Enkhuizen的Lotus。 爱好中餐的食客们可以在www.bestechineserestaurant.nl上查阅2013年TOP88中餐馆。 2013年度TOP88中餐馆评选活动是由Asian HorecaVizier、Umenu和Dinnersite.nl联合主办。主办方表示,选择88这个数字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快乐幸福”和“财富繁荣”,8是一个幸运数字,那88则是非常幸运的数字。 
  • 德籍华裔作家徐沛发表新书
    德籍华裔作家徐沛发表新书
    【记者安娜综合编译报导】旅居德国的华人流亡作家徐沛博士用德语撰写了小说《红楼琵琶行》(Der weite Weg des Mädchen Hongs), 并于今年发表。12月4日晚,徐沛女士应邀在科隆一家书店举办的介绍新书的活动上做了本年度最后一场个人专题讲演。 小说《红楼琵琶行》的女主人公是1964年在中国军人家庭出生的女子王虹。王虹在军队文工团里担任琵琶独奏演员, 小说讲述了她离开中国后, 在遥远而陌生的欧洲探寻人生真谛的经历。她在中国传统理念, 党文化的灌输教育和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寻找着生活的意义。小说真实感人又使人读起来兴趣盎然。 出生于西藏的徐沛女士于1996年获得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系德国文学博士学位。1989年六四屠城后,还在就读的徐沛女士就开始积极的在媒体上发表作品捍卫中国人权。徐沛女士表示, 该书讲述的不是她个人的经历。她想通过这部小说向西方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特别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徐女士曾在四川生活过,当时在四川省有大约一千万人被活活饿死,而她对此却一无所知。当她在海外知道了这段历史时,徐女士决定要让人知道在中国曾经和正在发生什么。她对德国媒体表示, 她没有通过翻译中文而是直接用德语写作,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翻译过程中的失误, 使她自己能更直接的与德国读者们进行心和心的沟通。 该小说出版发行后,徐沛女士已在卡斯鲁尔(Karlsruhe), 拜仁鲁特(Bayreuth)和图宾根(Tübingen)作了三场题目分别为:西藏问题及其成因,自由与安全,西藏对我的意义的演讲, 收到了很好的口头和电邮反馈。德国西部电台(WDR)的欧洲频道、第三频道和第五频道等四家电台对徐沛进行了个人专访.。在图宾根, 活动主办人非常欣赏徐女士的演讲, ...
  •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之三:劳作篇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之三:劳作篇
    在前两次节目中,为您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4万中国劳工艰辛地飘洋过海来到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一战前线,有许多可怜的中国人在到达欧洲前就在旅途中病死冻死。在今天的节目中,就为您介绍中国劳工在一战中为英法联军艰苦劳作的情况。 根据招募合同,中国劳工不直接参加战争,也没有武装。他们或者为英法联军提供后勤服务,或者在缺乏人力的工厂中工作。仅仅在法国北方的下加莱省一处,法国军队安置中国劳工的特殊劳工营就有20多个。当时在法国作战的英国军队则以法国北部海滨小城Boulogne-sur-Mer附近为大本营,在那里建立巨大的后勤基地。数万中国劳工就在那里附近安营扎寨,在极端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为英国军队提供后期服务。 华工在列队准备登船 中国劳工的基本工作是清洗坦克和搬运死尸。中国劳工住在简陋的帐篷和搭建的棚子里,根本无法抵御法国北部地区冬季寒冷潮湿的气候。中国劳工们穿着一种帆布鞋在布满泥坑的土地上劳作,他们的脚承受着冬季欧洲的寒冷。各种流行传染病,繁重的劳作,使用不习惯的工具,在种种艰苦条件中,又冷又湿的气候是中国劳工最大的敌人。据曾经当过小学老师的中国劳工孙甘在日记中记载:一位劳工为了点火取暖,把会引爆的材料带到帐篷里,帐篷和人一起化为乌有。 华工在威海卫海滩上训练 尽管根据招募合同,中国劳工不参加战争,他们劳作的地方距离阵地16公里以外,但实际上,这条规定无法抵御战时的险恶环境和对射的机枪,几百位在战场或战场附近的中国劳工死于炮火之下,成为一战的牺牲品。 以“驯服”著名又没文化的中国劳工们也因生活工作条件恶劣,不能按时发工资而愤怒,为此他们团结起来举行罢工。一些历史学家从中看到中国人集体行动意识的萌发,据说在后来回国的劳工中,有人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在各类反抗行动中,甚至有过中国劳工攻击英国军人所占地区的事件,并使20多中国劳工在英军的镇压下死亡。 为了平息中国劳工的反抗,英法两国建立所谓的“纪律营”,即关押“无法管理”的劳工监狱,法方的这种监狱有五六个之多。监狱中对劳工的体罚虐待甚至侮辱传回中国国内后,曾经引发中国人的反法情绪。1918年中国宣布参加一战后派使者交涉劳工问题,但劳工监狱并没有取消。与此同时,中国劳工在封闭环境下出现了一些西方人无法了解更无法管理的弊端,据孙甘日记透露:中国劳工中有人走私食品和酒,进行敲诈勒索,中国劳工中还极其盛行赌钱的游戏。 当时的法国政府把包括中国劳工在内的外国劳工和法国社会隔离起来,明文规定当地的咖啡馆,餐馆,旅店等场所不能接待英国军队雇佣的所有外国劳工。但这些规定并没有真正执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胆大能干的中国劳工渴望了解周边环境,愿意出更多的钱进入当地的社交场所,他们成为劳工中第一批实地了解法国风俗文化的中国人。劳工中也有举办识字班和互助协会的善举,目的是把劳工中的个别“坏分子”和大多数好人分离开来。1916年在巴黎还曾经建立过一个中国劳工学校,1917年1月起编印的一份“华工杂志”为劳工提供一些在法国的生活常识。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很多中国劳工被派去清理战场,做排除炮弹,填平战壕等等非常危险和艰苦的工作,工作合同时期也延长了。 文章来源:法广 / 作者:肖曼 
    2013年2月5日By lilili
  •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之二:出国篇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之二:出国篇
    中国一战劳工在1916年到1917年间,被法国公司和英国公司分别从中国的青岛和威海招募后,开始坐船飘洋过海前往法国。在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海上冲突的背景下,中国劳工出国前往欧洲的过程,充满了近百年后的现代人不可想象的艰辛和危险。 虽然中国劳工中很多是山东籍,但也有不少附近北方省份的劳工,其中一些人从来没有见过大海,更无航行经验。历史学家介绍:一上船,就有人吓得大声喊叫,甚至惊恐地跳下船。根据不同情况,从山东到法国的海上行程时间在40天到3个月不等,除了大风大浪带来的严重晕船呕吐,中国劳工也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比如坏血病和黄热病,船上恶劣的生活条件还导致一些人出现精神异常甚至发疯。 据记载:第一条中国劳工船装运了1968人,在1916年8月24日到达法国南部港口马赛。但德国马上发现了他们的英法敌国正在偷偷运送中国劳工的行动,并加强对有关海路的巡逻,攻击可疑的船只。1917年2月,德国在地中海击沉了一艘英国运送中国劳工的船只Athos,在754个牺牲者中,543人是中国人。这一事件逼迫英法两国改变他们运送中国劳工的传统路线,即通过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的路线。 运送中国劳工的海上新航线是绕道加拿大前往欧洲,不仅乘船还要坐火车穿过北美大陆。在这条路上虽然遇不到德国人的攻击了,但仍要极端保密,因为据说当时的加拿大等北美民众对亚洲人非常抵触,加拿大政府精心制定一条非常严密和保密的路线,不让中国劳工和当地人有任何接触,甚至不能让加拿大人知道有中国人从他们那里经过。 据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历史教授Glen Peterson研究表明:当时运送中国劳工的船大小不等,小的能装300人,大的能装3000人,基本都由英国军人和传道士负责。新的中国劳工路线是:从中国出发后,先坐船十几天跨过太平洋,接近北美大陆后,船只在温哥华附近的William Head岛上非常隐秘地停留几天或几个星期。这之后,中国劳工再登上一辆特别的火车,从温哥华附近向6000公里以外的北美东海岸一个叫做Halifax的地方前进。如果不停车的话,要走整整六天才能穿过北美大陆这片一望无际的森林和湖泊地区。 据介绍:这些特别火车是当时的木质火车,门窗都被封的死死的。每个劳工有一张草席和定量食品,依靠车上的火炉取暖,唯一的光线来源是一盏煤气灯。剩下的就靠每个劳工的个人体质听天由命了。1917年1月,加拿大气温降到零下42度,有25位中国劳工在车上被冻死。有幸熬过这一艰辛旅途的劳工,还要从北美东海岸的Halifax再次乘船跨过大西洋,最后来到法国北部港口le Havre或者 Dieppe。据记载:一共有82215位中国劳工就是这样途径加拿大,绕道来到法国的。 从中国到加拿大再到法国,如此多被西方人称为“黄种人”的中国劳工一直都被关在车上船上,而战时的西方媒体受到军事检查,因此加拿大当地人根本看不见中国劳工的影子,这段历史从一开始就被埋没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各种宝贵的史料得以见到天日,在稀少的中国方面的原始材料中,有一份中国劳工的日记难得可贵,它是由一位名叫孙甘的35岁山东小学教师记的。这位有文化的劳工离开自己的妻子孩子前往法国做劳工期间,一直坚持记日记。记述中有劳工乘船渡海和在加拿大乘车,一路如同地狱的记载。文章来源:法广 / 作者:肖曼
    2013年9月21日By lilili
  •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之一:招工篇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之一:招工篇
    一战华工的工作场景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法国人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感慨:当年参战的一战老兵已经一个都不在了。与此同时,被历史淹没的一战中国劳工历史的片断却慢慢浮上集体记忆的水面,法国《快报》周刊最新一期刊登长文,介绍这一不为人知的历史。 法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研究的国家,但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历史却是空白。数量极少的研究者的辛勤努力使我们今天可以了解这一历史。主持编辑543页相关历史的法国北部奥巴尔海岸-滨海大学副教授马骊女士就是研究者之一。马骊女士介绍说:自从她2003年法国北部大学教书,当地许多一战牺牲者的坟墓,特别华工坟墓引起她的注意,但在开始研究后发现法国对此主题没有太多研究,只有吴本宗1939年写的一本小书。法国学术界不重视这段历史的现状,更促使她全心投入研究。之后组织了欧洲首次有关一战华工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法国《快报》周刊介绍了马骊等人的研究成果,其中一组珍贵中国劳工历史照片是那么生动,如果把他们的衣服换成现代服饰,他们的相貌体型甚至神情都与现代中国人一模一样。在“中国制造”满世界,中国人走遍天下的今天,一战中国劳工的经历显得如此奇特。 中国劳工是怎么招来的?据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两年后,英法两国都已经甚感疲惫,缺少人力支援。那时的中国则是个内部不稳定国家,也没有什么国际地位。尚未宣布参战的中国沿海地区大城市有许多外国租界,是与外界联系和进行商贸的重镇。1916年,法国的一些公司选择在山东的青岛招募劳工,也就是当时中国俗称的“苦力”。1917年1月一个英国公司也开始在山东的威海招募劳工,一些在华的基督教牧师也充当中间介绍人。 山东汉子身体强壮是选择在青岛和威海招工的主要原因,招工条件是在20到40岁的男子,身体强壮,身高一米八十,这点对身高的要求现在看来也非常不可思议。招募合同是定期民事合同,劳工中有木匠和其他普通劳力,很多是没有什么技能的农民,也有极少量的翻译。据马骊女士的研究:这些劳工中,识字的人不多于百分之十五。 当时招募的中国劳工工资只有每天一法郎,工作时间是一周7天,天天工作,每天工作18小时。但由于招募后给劳工家庭留一笔钱,而吸引不少人报名。仅仅法国一方一共签订了36941份这种合同,英国方面招募的劳工多达近10万人。 被招募的劳工被送到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前线。按照合同,中国劳工是没有武装的,不参加战斗,只为英法军队提供后勤支援,应当距离前线16公里远。但实际上,后来战场的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 招募中国劳工前,包括英法两国在内的欧洲人对中国知之甚少,更不了解中国人的性格品性和文化习俗。一位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记者在报上这样介绍中国人:“中国佬不干活的时候要管着他们。如果管理的好,他们很少惹是生非。中国人爱赌钱,但不酗酒也不暴力,中国人比较驯服顺从。” 要做劳工的中国人对欧洲的了解更是如同一张白纸,其中识字的中国人渴望看到外部世界,但他们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懂法语。但所有人的共同点是:完全不知道欧洲正在打一场残酷的战争,正处在血与火之中。 文章来源:法广  / 作者:肖曼
    2013年1月16日By lilili
  • 法国美丽城联合商会第二届会长团就职典礼
    法国美丽城联合商会第二届会长团就职典礼
    【本报讯】2013年10月13日,法国美丽城联合商会在巴黎美丽城大酒楼举行第二届会长团就职典礼,姜金玉荣任第二届会长,胡元和黄其昌分别担任第一副会长和秘书长。法国国民教育部次长堡-朗杰万(George Pau-Langevin)、法国20区区长卡兰德拉(Frédérique Calandra),10区区长费侯(Rémi Féraud)等美丽城所属巴黎10、11、19、20四区代表、国会议员、中国驻法使馆李平公参、巴黎20区警察局副局长若埃诺斯(François Joënnoz)、巴黎工商联和会主席盖里(Pierre-Antoine Gailly)等人,以及几十家华人协会均分别到会祝贺。当晚400多名嘉宾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法国美丽城联合商会第二届会长团合影(摄影:刘梅梅) 巴黎19区区长达纽和巴黎20区警察局局长鲍勃罗斯卡(Bernard Bobrowska)因事未能出席换届典礼,但两人在几日前均来信对第一届会长陈建国先生三年来的工作表示敬意。达纽对陈会长为美丽城的发展树立的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致意,同时也对新会长姜金玉先生寄予重望。鲍勃罗斯卡则对陈会长与法国国家警察建立起的紧密合作关系表示赞扬。 第一届会长陈建国(左)与新会长姜金玉(右)在巴黎20区区长卡兰德拉(中)的见证下交换会印。(摄影:刘梅梅)法国教育部次长堡-朗杰万在晚宴上致辞。(摄影:刘梅梅)美丽城商会第二届会长团常委兼外交联络施伟明(左)与巴黎市顾问兼11区城市规划代表沃格兰(右) (摄影:刘梅梅)法国美丽城联合商会第二届会长团就职典礼晚宴主席台嘉宾(摄影:刘梅梅) 创会会长陈建国在致辞中表露自己对美丽城深厚的感情,并回顾了商会自创会以来的系列经历。他表示虽然不再担任会长,但仍会为美丽城的建设贡献力量,尽到一个街区商人的义务和责任。新会长姜金玉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荣任美丽城联合商会新一届会长,是荣誉,是肯定,更是责任,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和巴黎当地政府、警察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为共同建设更美丽的美丽城做出努力。 
« 1 … 15 16 17 18 19 … 22 »

最新文章

  • 习栽培的接班人出事 反习派发力瓦解习权力结构
  • 军队四十年刮骨难疗的重症(1)
  • 法国政坛各党派有何变化 / 立法选举一年之后
  • 法国将在明年初正式实施摩托车年检规定
  • 巴黎公布街道交通规范 / 缓和交通紧张关系
  • 马克龙宣布多项学校改革承诺 / 希望调整学生假期安排
  • 希腊新民主党赢得第二轮国会大选
  • 军中生变 俄国正副指挥官下落不明
  • 王毅搞分化自曝其短 用心浅薄有失国格 (图)
  • 传习近平到苏州 市民不得开火做饭 装甲车上阵 (组图)
  • 中国第一代农民工没钱退休养老 调查报导遭封杀 (图)
  • 不能假装看不到 (图)
  • 上海一小区居民与警冲突致多人受伤或被捕 (组图/视频)
  • “去风险”成共识 欧盟峰会确立对华政策
  • 出土时仍闪闪发光 德国发现3千年前青铜剑
  • 租太阳能发电系统 在德国渐受欢迎
  • 西班牙重新成为美国最大橄榄油供应国
  • 德国通过移民改革法案 技术移民更容易
  • 首相桑切斯访基辅 西班牙接任轮值主席国
  • 四川乐山大佛被卖17亿元
global news network
全球新闻网
rfi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Vos publicités sur le journal

  • Journal chinois en france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纸 Abonnement

  • Privacy Policy

Kan Zhong Guo (Regards sur la Chine)    19 Avenue d'Italie 75013 Paris, France   Tel.: 01 45 86 01 35  Fax: 01 45 86 06 34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2-2025 kanzhongguo.eu